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陈忠实在我们心头好好地活着


    陈忠实先生应我们之邀,曾来过哈佛和耶鲁大学演讲。1995年4月上旬,陈忠实来到美加,兼程遍访美东。陈忠实作了“漫谈《白鹿原》的创作及反应”的演讲。对他的印象是朴实诚恳,觉得他所说的都发自肺腑。
    当时大陆作家来哈佛罕见,屈指可数,计有刘心武、张辛欣、李子云、戴厚英等。
    忠实先生虽名声在外,却因当时大陆作家出国者少,鲜有机会认识。幸我初次返回大陆寻根的1993年8月,正值文坛陕军东征,他6月出书,年内印刷7次,总数达56万多册。7月16日,赴京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陕西作协在北京联合召开的《白鹿原》研讨会。紧接着香港天地及台湾新锐两家出版社出版繁体版。陕西人陈忠实和贾平凹,《白鹿原》和《废都》火热面世。深深感受到评论家陈晓明教授所说:标志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新出发,标志着一个断裂时代的文学重振旗鼓。
    钦敬捧读忠实先生签赠的《白鹿原》,想起同先生曾数度欢聚,在哈佛附近,我所熟悉的王刘伉俪家中,开心地品赏他们道地的西北酒菜款待。忠实先生谈起这次参访美加,没有翻译,全凭手中的几张纸条,写着:请问火车站怎么走?请问卫生间在哪?请带我去哪儿等等。居然也走了一路。
    越三年,中国作协在泉州华侨大学举行北美华文作家作品研讨会。9月下旬,在中秋国庆佳节前后,我与於梨华等来自美加北美的华文作家,和赵玫、刘醒龙等国内名家,刘登翰等文学评论家,王蒙、铁凝、叶辛等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舒婷、方方、彭见明等各方作协负责人,同聚校区,研讨美华文学的过往及其指涉的文化观。远离自己的家却过上团圆的中秋,令人印象深刻。中秋晚会主题“月是故乡明”。在晚会上,忠实先生即兴登场,一展三秦大地的厚土民风。
    忠实先生的表演,不同于大伙的朗诵,是陕北民歌。一口湘音又擅作黠的彭见明,竟顺着忠实先生继续发展四五六回,写了下去。能言善道的方方、赵玫等把这首“人人都说咱们两个好,自幼儿还没有拉过你的手;头一回到你家你不在,你家的黄狗把我咬出来;二一回到你家又不在,你爸爸打了我一烟袋;三一回到你家还不在,你妈妈砸了我一锅盖,”“四一回到你家你还在,你躲在屋里不出来;五一回到你家你还在,你正要出门谈恋爱;六一回到你家你还在,你坐在火炕上生小孩……”唱得酸味诙谐味十足!
    多年后,我们都在回味陈忠实那段精彩演唱。平日他韵味深沉,神情竣刻如画,手里夹着一支雪茄,可轮到他表演,欢郁激荡倒海翻江,就有忠实的兴味!
    先生腰杆儿端直脊梁不弯,自己就像《白鹿原》里的主人翁曾祖父——个子很高,因为腰挺着,显得威严,村子里走一趟,那些门楼下袒胸露怀给小孩喂奶的女人都吓得跑。他让我带点纪念品给友人时,话语真是温暖诚挚。他颇记挂怀旧三年前之行,写有美加散记。
    理应是彪悍瘦硬雄奇的关中汉子,却仿佛反复受尽辛苦,在皱纹纵横交错中,眼神里有点忧思。梗梗肃穆的忠实先生总是一脸可掬的笑容,大气豪迈,懂礼重义。他主张朋友之交删繁就简,心眼实,人厚道,常木讷无语,多人聚会,也完全不改脾性。在开元寺、清源山、弥陀岩、承天寺,大家随着导游,他总是静默地待在最边缘、最后面,或研究外面的楹联牌楼,或抽他的烟。
    其实,是年4月20日,他刚上人民大会堂领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经是一线作家。
    忠实先生坦然于宠辱忧欢,写《白鹿原》时,主题灵魂在那个时代,令他自信且心里觉得踏实的,就是整个创作过程没有经过任何的干扰和炒作,“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对作家而言,最终都要与读者完成交流,而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这部作品被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改编,小说被译为英、日、韩、越、蒙等文字出版。
    一如往常担心打扰他,2009年秋我应邀去陕西师大演讲,三访西安,没敢惊动他和贾平凹等诸位老友,但得知消息,忠实先生还是赶来欢叙,翌日应他邀约畅游白鹿原。流淌着黄土血脉的他,领着我站在入秋的长堤,伫立远眺,隐约可见灞陵,尽管他自称不善言辞,满口关中腔东府方言,却认真对我倾诉:汉文帝就葬在白鹿原西端北坡畔,坡根下便是自东向西倒流着的灞水,距我村子不过十七里路。文帝陵,史称灞陵,依着灞水而命名。地处长安东郊,自周代就以白鹿得名的原,渐渐被灞陵原、灞陵、灞上取代。灞桥距文帝陵不过三四公里,《史记》 里的灞陵原又称“灞上”,泛指白鹿原以及原下的灞河小河川,灞桥在其中……我听得分明,他仍与百年演变的祖辈一样,对这高缓的黄土原有无限依恋,投入深情,进入这古原沉重的历史烟云之中。
    再随他去看白鹿原农家,寸寸黄土河山,都寄托着他的心念,有着无可替代的诗意。面对广袤无垠、黄土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他的心头何等苍凉。
    原上一马平川望不到尽头,多是平展展的土地,能见绿树小村,袅袅炊烟,院落石墙,犬吠鸡鸣,槽头的高骡子大马,一头头都像昭陵六骏。秋气缓扫落叶,修葺齐整的农庄水井,令人感受到宁静的韵致。他钟爱的新农家大四合院,淳风漫逸。
    百里不同风。他玩笑似的将自己视为半个蓝田人,小学高年级就在灞河北岸蓝田县油坊镇的学校就读,当然不会忽略日暖玉生烟的蓝田。一路上,他娓娓而谈,说多少外交大使身边的名厨,都出自这中国厨师之乡,一把铁勺走天下的厨乡蓝田餐饮早已成他时刻惦念传承的三秦文化,还有华阴老腔……
    吃饭时有个意外惊喜,蓝田的优秀厨师走了出来,说感谢曾题词“让蓝田勺勺搅香世界”墨宝的名家陈先生和贵客,请品赏精心制作的多样面点:酥脆的麻罗油糕紫红色诱人,一条长而不断的荞面饸饹……手艺巧得令人眼花缭乱。
    2012年在西安我作完演讲,有人前来悄悄耳语,张老师,请去外面一下……原来是忠实先生来了。他用低沉醇厚的嗓音说:我来看老朋友!
    整寿70的忠实先生主动为我题下:和张凤在西安第三次握手,深以为幸。陈忠实 二O 一二年六月八日西安。
    他温暖的历史感,一而再地于存念的手迹上显现。那年幸能再聚,但万万未料到竟是最后一面。
    淳厚的好友依然在我们心头好好地活着,愿他自在地回到由衷咏叹过的白鹿原,享受那天光和地脉的亲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