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花鼓戏《齐白石》:讲述白石老人的质朴本色


    
    花鼓戏《齐白石》剧照 资料图片
    毕加索曾说,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齐白石将醇厚的泥土味道和坦率真挚的感情融入艺术创作中,使我们看到原来那洋溢着生活气息且带有泥土般芬芳的事物也可以如阳春白雪一样的高雅,一样的超凡脱俗。
    由湖南省湘潭市艺术剧院历时3年创排的大型现代花鼓戏《齐白石》日前在北京剧院上演。这部戏以齐白石生平经典故事为题材,以他从一名乡村木匠成为一代艺术巨匠为主线,讲述了齐白石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人生,用乡土气息浓厚的花鼓戏来演绎齐白石“大俗大雅”的艺术实践。
    点透齐白石毕生创思的源泉
    戏一开场,就交代了齐白石童年即与书画结缘的别样历程。齐白石首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生于农家,以木工为生。他幼而好学,常常在劳动之余读书、习画。他的祖母却感慨:“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
    不甘心只当木匠,他要当的是画家!全剧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故事,生动勾勒出一个朴实的齐白石。新婚之夜,为了要回《芥子园画谱》,他跟媳妇说尽了好话;为学刻金石,他到处拜师,受到老师各种刁难却依然坚持着;本有机会做官,他坚决不接受。日本军官强令他作画,他画了螃蟹并题写“横行到几时”。
    本是写艺术家的戏,却并不局限于呈现他的艺术创作,讲述生活才是这部新编花鼓戏的亮点之一。
    一幕幕叙事,点透了艺术巨匠创思的源头所在,是广阔质朴的农村生活给了齐白石无穷的艺术灵感。一辈子眼光始终注视着民间,一辈子善于在生活细节中发现情趣、在最平淡的事物中发掘趣味,在农村的花花草草间,在乡间的茅屋村舍中,齐白石的艺术生涯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体现白石老人的质朴本色,整台戏在舞美上追求简洁、质朴,布景努力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保持一致。音乐上融入了湘潭特色花鼓戏、民谣、山歌、号子以及现代时尚音乐等艺术元素,并大量引用湘潭民俗民风,充分彰显了湖湘地域特色。尤其在齐白石的人物外形塑造上,观众纷纷表示“太像了,年纪越大越像”。
    赋予花鼓戏艺术新的表达
    “在排这个戏之前,我也不知道齐白石是湘潭人。”导演何艺光坦言,一次机缘巧合,自己跟人聊起齐白石,大家都觉得这个题材排成戏一定非常精彩。原因就在于,齐白石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湘潭的精神财富,湘戏演绎湘人,天然的亲缘无以复加。
    “齐白石这个题材太大了,光资料就查到120多万字,这么重大的题材,谁敢轻易动笔啊。”编剧周国兴回忆,白石老人的经历带给自己太多感触,责任感驱动着,不管写得好不好,都要认真去写。
    事实上,花鼓戏是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剧种,以风趣幽默、真实自然为特点,一般适用于塑造小人物。齐白石是艺术巨匠,用花鼓戏来演绎齐白石,能成功吗?
    “看之前,我对花鼓戏演绎齐白石很期待,但是期待之余,也担心戏剧本体的东西不足而缺乏味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看完整场演出后认为,创作是成功的,演绎出了独特的美感。整台戏呈现出乡土视角、平民风格和幽默诙谐的特色,这三大特色契合这个剧种,也符合人物性格的定位。
    何艺光表示,齐白石虽为一代艺术巨匠,出身农家,却一生不忘本。他的艺术始终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中,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用花鼓戏来表现他,是十分适合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黄在敏表示:“一开始我以为要皱着眉头来看这个艺术巨匠,但看的过程是喜笑颜开的。通过剧种的风格、戏剧的处理,真正还原了老百姓眼中的齐白石。”《中国戏剧》原副主编安志强认为,这部戏很有生活气息,语言很生动,把属于世界的齐白石用湖南的方式诠释出来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