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对青春温柔以待


    
    图为《最好的我们》剧照。
    网络原创剧《最好的我们》,以丰富的校园生活对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生动记录与呈现。如丝如缕的温暖回忆片段,还原了一段真实的青春历程,带着淡淡感伤却不做作,让观众深受感染。创作者的处理体现了艺术上的用心:建构在真实基础上的美才能深切地打动观众;贴近现实才有穿透力,才能够触摸、抚慰观众的灵魂。
    与此前优秀的青春题材网络剧作品相比,《最好的我们》视野更加开阔,将更细致、更翔实的家庭关系描述作为故事背景。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环境的产物,家庭有什么样的问题,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实际上,耿耿、余淮、蒋年年三个主角,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当他们在生命旅途中彼此相逢之时,随即开启了一段相互治愈之旅。耿耿的父母在离婚之后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继母对耿耿小心翼翼的关心与呵护更是令人感动,这些情节都体现了时代对家庭关系变迁的包容。实际上,以耿耿为代表的平凡女生,之所以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其强大生命力正是来源于耿耿父母所代表的成年人的纠错能力与负责任的人生态度。特别是,耿耿继母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光辉,暗示着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新手教师张平这个质朴、腼腆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中学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开放。
    当然,该剧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剧中对社会生活元素的反映基本是个空白;仅从贴近现实的视角而言,人物的感情变化有点老套;耿耿和余淮之间的最后结局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在后高中时代,人生存在太多的变数,执念一份感情殊非易事。或许主创团队做这样的处理,是为了满足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审美期待。而生于1997年的刘昊然在剧中既演出了青涩又演出了沧桑的味道,实在难得。
    目前,网络剧的传播及其影响力局限于网络播出平台与较为年轻的受众,但实际上,它完全可以覆盖更多的收视人群——比如身为父母、祖父母的中老年观众,以及教师群体。青春期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面临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境?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这些都值得人们去关注。毕竟,成年人是孩子成长中最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而成年人的观念正是孩子成长最为基础的环境。仅凭孩子,是无法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家长和老师改变了,孩子也就随之改变了。
    愿每个孩子,都被时光与世界温柔以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