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九年前,电视连续剧 《舞台姐妹》 在北京台开播了,现在偶尔还重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东北的二人转很难跨过长江去;上海的滑稽戏,在北京也几无市场。不过,越剧倒是有些个不同。这种来自浙江民间山水秀丽地,唱腔格外优美旖旎的剧种,虽剧情往往相对单一,但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在南方各地牢牢生根了。在北京,也有不少越剧迷。 但《舞台姐妹》 毕竟是的的笃笃的南方戏,在北京,自然会面临收视率的考验。另有一层,它是重拍剧。四十多年前,谢晋导演的经典同名电影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经典重拍层出不穷,平心而论,不要讲超越原剧了,就是单单能取得艺术上成功者,亦是寥寥可数。 而这部 《舞台姐妹》,算是重拍剧中的佼佼者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看出编导演都用了心。我个人最欣赏的还是对同名电影主题音乐在尊重基础上恰到好处的改造。电影作曲者黄准已充分借鉴了越剧的唱腔,悠长、深沉、隽永、凄美,若江水之起伏,如人心之变幻;节奏很缓,却蕴涵着力道。电影中一句脍炙人口的唱段被电视剧充分利用了,那音调,曾伴随主人公凄凉跌宕的卖艺生涯,倒映着江南水乡小镇的古桥、亭台、乌篷船,留在广大观众的记忆深处:“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与主人公最后坐在船头沉思着说出的那句“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交相辉映,堪称绝唱。电影的唱词出 自著名编剧徐进之手。徐先生四十多年前撰写的越剧 《红楼梦》 本子,无论唱词,还是念白,都是多么美不胜收含金漱玉啊! 著名作曲家黄准在为电影 《舞台姐妹》 作曲前,为 《红色娘子军》作的“向前进,向前进……”早成脍炙人口的经典。二者题材迥异,一柔一刚,却都家喻户晓,人人传唱,诚可见作曲家深入民间,下足了工夫。电视剧的作曲者慧眼识珠,很好地将电影里最精华的曲调贯穿始终,既是聪明的做法,更是对老艺术家的致敬。 此段唱腔,在电视剧里往往以交响乐形式作为故事高潮时的主题伴奏,烘托出情节发展,也昭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说实话,我看这部电视剧,倒有一大半是为着听这段音乐而来的。它让你想到山野的清溪,想到墙根的金银花、书带草……诗意荡漾。 越剧,我向来是喜欢的,对它一贯的故事情节,则有些偏见。但其唱腔的美丽,在各种戏曲里是异常突出的,多少和黄梅戏有些相似。落实在整体效果上,却总觉不够深沉,有点“轻”,尤其在聆听独唱时。相形之下,群声伴唱的越剧,就显得余音绕梁,错落有致,情绪饱满。尤其最后两句,往往如瀑布清泉,从激昂的高处温柔地跌落,吟咏无尽,贴紧了观众的心魂。比如,电影 《红楼梦》 结尾,宝玉出走时那段众声合唱:“抛却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挣脱了不离不弃黄金锁。离开了苍蝇竞血肮脏地,撇开了黑蚁争穴富贵窠”,伴着一声钟磬之音,何等振聋发聩;还有电影 《舞台姐妹》 里,春花面对法庭上鹊噪鸦鸣的混乱局面,冷冷一笑时,响起的群声伴唱:“愿将清泉洗双目,远望前途花似锦。莫道乌篷破浪过,前面尚有路万里。”而这次观看电视剧 《舞台姐妹》,我又有个新发现,当越剧唱腔改编为交响乐后,真能收奇兵之效。其中最著名的,还属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经乐队演奏出来,就如此鬼斧神工,波澜回荡,突破了越剧本身的局限,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由此,生发出一种更广泛的感慨:现在还有多少人关注、熟悉广袤国土上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呢? 那些优秀的戏曲唱腔、民歌小调,经过改良,再添加适当元素后,以交响乐形式出之,会是多么美啊! 既保留了原先的特色,又弥补了容量和内涵的不足。再举例说,近三十年前,上影厂拍过一部根据抗日英雄茅丽瑛事迹改编的故事片 《七月流火》。当时我还极小,未能一睹,在二十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看到 了。那也是一部荡漾着水乡情调的影片。记得片中有一首贯穿始终的主题曲《栀子花开》,典型的江南小调,表现形式有独唱,也有交响乐,都令人久久回味。一部影视剧的后面,如果能飘荡这样一段美丽的主题乐,不但是观众之福,更不知能使片子生发多少光彩! 当然,音乐,永远只是影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如果创作人员对主题曲如此经心,那观众对片子的整体质量,也就会放一大半心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