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在宫殿顶上“考古”故宫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取得最新阶段性成果


    
    11月8日,工作人员在大高玄殿大殿内施工。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李韵)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大高玄殿修缮工程现场,向媒体发布了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成果。大高玄殿正殿宝匣的归安仪式也同期举行。
    大高玄殿始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由于历史原因,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险情频发,2010年才在各方的呼吁和努力下正式回交故宫,并开始全面的勘察调研、规划设计、修缮保护和研究工作。本次修缮工程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至今年年底,第一期工程,即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将顺利完工。
    单霁翔向媒体详细介绍了大高玄殿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说,故宫博物院创新地引入了考古学手段和理念,首次将考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缮保护中:将不同时期的修缮和改动视为“考古地层”,对上面所有的信息按照不同层次、叠压打破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提取,以获取其不同时期营建、修缮所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和做法工艺,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现场的工程人员告诉记者,古建修缮团队联合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第一次走上屋顶布置探方,进行“考古勘探”,将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对各种建筑材料,同样进行了考古学分类与详细的信息记录。不仅对木构件进行了详尽地测绘、信息记录,而且对易被频繁修缮的木基层、灰泥等部位及瓦件、砖瓦铭、大木记号等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历史信息记录,尽量最全面、最真实地记录信息。这种做法是以往的古建修缮中从未采用过的。
    当日还举行了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工作人员将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间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