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长征文物活起来,长征精神传下去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岁月流逝,但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长征文物,却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光辉岁月的艰苦卓绝。日前,记者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长征文物保护调研组,赴湖南、四川、甘肃、宁夏等地,系统考察了长征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长征文物活起来,长征精神传下去
    
    图①:将台堡革命旧址。 孙 湄摄 图②:观众在红军会宁会师纪念馆兴致勃勃地参观。 本报记者 郑海鸥摄 图③:宁夏西吉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内收藏的红军曾使用过的马灯。 成 浩摄
    保护为主,政府与公众形成保护合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湖南桑植县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和贺龙纪念馆、四川泸定县泸定桥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甘肃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等等长征文物保护、收藏单位,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穿越历史、贯通古今,生动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征程,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长征沿线的大批革命旧址,既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也是广大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宝贵实物见证,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涉及红军长征史迹的不可移动文物有2100余处,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35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
    “近年来,我们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以切实做到文物保护有人管事、有章可循,县政府还出台了《桑植县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布了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桑植县文物局局长谭晓菊介绍,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坚持定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每季度对田野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我们还会同规划部门编制了县级文保单位和控保建筑名录、县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录,绘制了桑植文物建筑分布图,建立了完整的记录档案。”
    与湖南桑植县一样,长征沿线各地通过出台文件、加大投入、部门联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文物执法等,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红军长征文物纳入相关专项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中央财政共计投入约6.8亿元。
    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仅靠政府部门,文物保护工作也将缺乏持续性和生命力。
    建立网上博物馆,将文物的收藏、陈列、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在互联网上充分展现,吸引观众参与保护;开展各类活动,发动群众寻找文物,发现文物的价值;在节庆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说,“文物保护应该聚合文物保护部门和社会的合力,所以加大力度普及文物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合理利用,收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月14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在甘肃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开展了一场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的主题活动,师生踊跃地谈认识、谈感受,气氛热烈。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长征沿线各地注重发挥文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并将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以红色文物教育人、引导人、聚人气、增财气。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各地依托红军长征文物建立了一批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如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四川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陕西吴旗纪念馆等,并积极做好对社会免费开放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甘肃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主任蔡树明深有体会地表示,长征文物是会宁的金字招牌,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在会宁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二是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三是把历史文化和政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有特色、重体验。通过深入阐发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各地精心策划推出了一批展现民族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特色专题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慕名而来;会宁成立了红色艺术团,推出“观看红色演艺,接受爱国教育”的党员干部培训新模式,把说教变成演艺,把剧场变成课堂,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驻地部队等建立共同共享机制,并有计划地组织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部队官兵瞻仰和参观学习,主题教育人数每年达到10万余人次。
    红色旅游在各地均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会宁会师旧址每年接待超百万人次游客,是甘肃省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龙头基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以上;2016年上半年,桑植县全县红色旅游人次达6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3亿元,带动就业1602人;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方式创新,让长征精神更好地传下去
    应该说,长征沿线红色文物的保护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旧面临着一些困难。采访中记者看到,许多红军革命旧址处于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极大困难;与此同时,许多旧址还是木质结构、土石结构的普通房屋,因年深日久必须时常维护……问题的叠加无疑让长征文物保护难上加难。
    谭晓菊对此深有感触,“目前来看,由于财力有限,革命旧址自然损毁的现象十分严重。桑植县33处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单位中,建筑全系木质结构的23处,它们大都建于清朝末年,距今都有百年以上历史。在漫长的时日内,自然腐蚀便成了相当严重的问题。目前保管较好的仅有9处,其余的24处随时都面临着倒塌的危险。期待国家能对长征文物保护以更大的支持。”
    在泸定县相对偏僻的岚安乡,众多民居中分散着“不为人知”的省级文保单位“岚安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含红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十大纲领)”,岚安乡文化站老站长黄论贵和这些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对于它们之前任凭“雨打风吹去”的状况表示十分揪心,“要是文物没有了,红军的故事就会慢慢不为人所知,那就很难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了。”
    “岚安乡之前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给文物保护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今年开始对相关文物进行了系统保护维修,即将进行验收。”泸定县文物局局长郭成燕坦诚地说,但目前来看,这些文物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老百姓文保意识也比较落后,“以后必须加大宣传,形成文物和老百姓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保护为主的同时加强合理利用,才能真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目前来看,长征文物的展陈方式略显单一、旅游路线规划不尽合理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将很大程度上促进文物服务社会、教育大众、拉动经济增长等作用的发挥。
    “我们是先渡过泸定桥,再顺着大渡河而下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博物馆,这样的参观路线明显不尽合理,要是先参观博物馆,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后,再亲身体验,参观的感受肯定会增强不少。”几位游客在参观后说。郭成燕表示, “以后准备进行整体规划,预计是让游客先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然后沿着红军当年的行军路线逆流而上、走过泸定桥。预计小小的改变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参观满意度。”
    不少群众在参观了围绕长征主题的纪念馆后表示,如果参观时多一些互动,真正体会到与历史的交流,那便再好不过了;同时也渴望当地能够开发出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把历史记忆带回家……各地纷纷表示,他们将加大新技术、新手段在文物展示中的应用,开发高品质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大家的新渴望、新要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