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100岁作)
沈周题画诗(97岁作)
文徵明诗(98岁作)
今日之书法的发展趋向,无不注重个性的自我表现,或以强有力的社会活动能力追求一家风格、流派的形成。世间将此视为艺术创作。而另一面把致力于遣摹古典传统、锻造自身素养为趣的不出世者,通称为临书派。这里姑且不论两者艺术追求之高下,而就书法创作理念而言,书法究竟是艺术表现还是人本素养,作为实践者,终究要从这陈腐的命题中,两者择一。因为它将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艺术语言,去诱导创作的发展趋向。从父亲王念堂走过的书法创作道路上看,应属于后者。 若要给父亲在其书法生涯中定位的话,应该说:他首先是一位有着固执信念的书法教育家。在他手下,曾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有的已在书界颇具名声。父亲主张,学书先学做人,先有人品、后有书风。他指点我们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去陶炼治学态度,学业切不可半途而废。这一理念,一直在引导着包括我在内,至今仍能以书立业的众多学人正走着的路,进而要有严格的功力兼灵活的学习方法。一般说来,作为基本功临摹古代碑帖,无非重在钻研字形、结构、间架以致技巧、神韵。而父亲则率先要求我们在此之前,首先不可写错字,不能笔志倒乱,要读懂碑帖的文脉,若有闲余,须认真地读碑帖,反复吟味字里行间的风神韵貌。同时,亦要观顾习者的渴润追求,按兴趣之走向去诱导其学书的门径,避免一味地枯燥临习。就我个人受父亲的指教而言,在学书之初,便有幸打下了基础,并一直能保持着临书所带来的新鲜灵感,从而避开了受到骄躁的现实世界的困扰。 父亲的书法,字里行间始终充溢着率真豁达、刚直耿介的旨趣,里面没有客套与恭维,没有急于渴望成名的焦躁感,亦没有惊人险绝之行迹。我们所领会到的只是意在神情专注地倾诉,一种自然的哲理,一种追求天真趣理的性情。具体地讲:作品触晋、唐行楷之形,汲取宋人笔法之神韵,结构谨严而生资,章法又不失整体感,其精髓所在是:心手双畅地将书、诗、情触为一体。尤如苏东坡提倡的,所谓“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理想的一种可贵实践。 父亲今年百岁,仍能临池挥毫,晚年的书风劲朗、豁达,同时又舒展、浑厚。正像唐人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的再现。愿观者从展出作品中,体察到老人长年悟出的顺应自然的人生哲理,与对后辈的期待诫告。 “文心养真——王念堂期颐书法展”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汇集了百岁老人王念堂创作的楷、行、草等书体的精品力作70余幅,涵盖了中堂、对联、手卷、册页等丰富的传统书写形式,书写内容则多以前人之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其中更是不乏他的百岁新作。展览通过丰富详实的展品,为普通观众诠释了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对承载传统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将会引发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规律、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