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用网文讴歌创造人间奇迹的一线“战士”


    关键词:《天梯》 扬帆星海
    
    扬帆星海(左),本名冯松立,连尚文学逐浪网签约作者。转业军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军内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三等功2次。作品有《混沌初始》《天梯》《破冰之路》等,其中《天梯》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完结组一等奖。(作者供图)
    2019年夏,我的第一部现实题材小说《天梯》顺利收官,女儿也完成了她人生关键的一场大考——高考,暂时放下日常工作学习的压力,远离都市的喧嚣繁华,我和女儿一起回到皖北农村的老家,陪伴于父母身边,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是那样轻松惬意。
    一场暴雨过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雨后的凉爽,漫步在村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几只小鸟划过一排造型精美、带着配房院落的二层小楼上空,几名村里年轻人开着各自的小汽车和我打声招呼一溜烟地驶向村外,一辆镇上统一标配的垃圾车在收集路边排放整齐的垃圾桶内垃圾……
    随着清凉微风的吹拂,望着在蔚蓝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我的思绪也在放飞。自小就在这个小村庄里长大,我经历过那些年的贫穷岁月,那坎坷不平、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乡村土路,那堆着烂草、到了春夏便滋养蚊虫的污水池塘,那一栋栋墙面斑驳、土坯砖墙的低矮瓦房,那篱笆围墙、内有猪圈旱厕的简陋院落……这些已经慢慢在记忆中变得有些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村村通到户、整洁硬实的水泥路,一排排别墅般、配套完善的新农村改建房,那免费的厕所改造、锅灶改造、池塘水道整治,还有那穿行各村乡道,甚至节假日都时有拥堵的小汽车……
    是啊,不经意间,短短数年的时间,这个相对偏僻、很不起眼的小乡村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变,以管窥豹,那遍及全国的无数个乡村同样也经历着这等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我们国家这些年矢志不渝开展的扶贫攻坚奔小康的胜利成果。这场遍及全国的脱贫攻坚“战役”,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放眼世界,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祖国才能创造这个人间奇迹!在空军部队二十多年,我亲历和见证了我们空军近二十多年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由此还创作完成了反映空军机务官兵牺牲奉献精神的小说《天梯》。而这个让数亿贫困人民全部脱贫致富的人间奇迹,我同样也是一名见证者,收回放飞思绪的同时,心中油然产生一种要去讴歌、去赞颂那些创造这个人间奇迹的一线“战士”的冲动。
    动了创作的念头,各种关于老家乡村的一幕幕纷繁记忆瞬间涌进脑海,甚至十多年前村西头二婶子因为家里鸡被偷了,那坐在地上带着“韵律”的骂街场景也浮现在眼前,不禁让自己哑然失笑。有了刚刚创作《天梯》的经验,心里非常清楚,闭门造车写不出好作品,要想作品接地气、真实反映乡村振兴,那就得去深入、去体验、去感悟、去走访,只有走到一线,才能发现真实、书写真相、抒发真情。本就是农家子弟的我对于田间地头、农活劳作并不陌生,农户乡亲、乡情琐事就在身边,更有不少亲朋好友依然还奋战在扶贫一线……
    创作的激情让我迫不及待地去构思小说大纲,去计划创作前的各项准备,也让我在老家的这个暑期生活惬意之余变得更为充实。待送女儿去大学报到后,我又重回老家,为我即将开始的创作继续做准备、做功课。
    感受那腰酸背痛后的“舒爽”
    自高考走进军校之后,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让自己在田间劳作的机会变得很少,2017年以自主择业的方式转业后,空余时间多了,但年迈的父母也无力再从事繁重的劳动,将土地送与邻居家耕种,即便回到老家,我到农田劳作的次数也不多。而这次返乡,我又重新抡起钁头,走进地头,去重温和体验劳作后的疲累,去感受那腰酸背痛后躺在床上的“舒爽”。
    在我的家乡,手工制作的红薯粉丝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手艺做出的粉丝味道格外的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价格也相对超市里卖的品牌粉丝要贵一些,但没有自动化的生产线、没有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产量一直不高,农民在这方面的收益也不理想。每年我家里也会去加工一些,计划在小说里要对红薯粉丝进行产业化开发,我自然要好好体验一下这红薯粉丝的传统制作过程。
    我的家乡盛产酥梨、黄桃等水果,梨膏和黄桃罐头也是家乡的特产,亲手熬制梨膏、亲自参与制作黄桃罐头,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那没有任何添加剂、纯绿色加工的梨膏和罐头,感觉味道也格外的香甜。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帮助下,电商在农村得到了蓬勃发展,丰收的水果也有了更为广阔的销路。我走进梨园去采摘梨子,然后运回家里储存、售卖,搭配着梨膏一起出售,附加值随之增高,也很受网友的欢迎,订单来了就打包、发货。在如此模式下,果农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破冰之路》里的人物原型
    在创作《破冰之路》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占着“地利、人和”的优势,走访了很多人:有德高望重事事亲为的老支书,有抛家舍业扎根驻村的扶贫干部,有身残志坚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有创业有成实业扶贫的致富带头人,也有在外打拼心系家乡的企业家……
    殷书院,县第五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李庄镇卞楼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老婆、父母、孩子都在县城,扶贫三年,驻村三年,与家人是离多聚少,却天天往返于贫困户家,驻村扶贫工作没日没夜,几乎没什么休息天。在他领导的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卞楼社区贫困户212户,424人目前已经全部脱贫!“驻村就要真正沉下去,只有融入群众、用心服务,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每次给村里做一点事,我们的心里都是乐滋滋的。要说辛苦,这些年是有点辛苦,有时做了好事还会被埋怨、受委屈,不过这一切都值了,贫困户脱贫,老百姓的日子变好了,百姓的笑脸,百姓的口碑,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冯会亮,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年近六旬却事事亲为,处理邻里纠纷琐事、宣讲国家政策法规,主持修路、绿化、厕所改造、池塘整治等,虽拿着微薄的工资,但村里的大事小情却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一个村庄就像一大家子,把每个村里人都当自己家里人待,不揣坏心眼,啥事办不好?不过哪庄上都有‘捣势头’,那也得耐着性子去劝他、说他,就像前两年修路要挨家挨户起钱……”
    冯秋丽,小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是我们村首批建档的重点贫困户。后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手把手地的带教下,购买了电脑,学习了电商运营,开了网店,经营我们当地的绿色农产品。几年下来,不光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连带着增加了村里其他人的收入。“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好心人,特别是扶贫干部,更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要是没有他们帮助,要是没有赶上这个好时代,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殷占全,高考落榜后,先是当货车司机、跑长途运输,经过十几年拼搏积累,如今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有了自己的车队,把家乡的农副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好日子不是靠张嘴就来的,在家中跷着脚更等不来,只要肯吃苦、敢拼搏,就能过上好日子,就能发家致富……”
    宋怀坤,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外出打工,从一个居无定所的打工者,奋斗成为一位身家上亿的企业家,多年在外漂泊,但却心系家乡发展,他也是我《破冰之路》里的一个人物原型。今年6月,我走访他时,他正准备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到家乡投资建设红薯粉丝厂。“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我小时候家里穷,现在自己有了点能力,就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话说回来,咱老家的那红薯粉丝是真的好,早就应该把它产业化,推广出去……”
    在作品中体现新的变化
    2020年,在《破冰之路》收官之际,我有幸参加了由南京市委网信办携手连尚文学组织的“网络作家助力全面小康”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亲眼见证了奋战扶贫一线的高科技人才、基层村干部和企业的责任担当,也看到了他们的艰辛和奉献。两天的走访学习,不断被感染、被激励,也为自己今后积累了创作灵感和写作素材。
    此次采风,一路青山绿水、渔家风情、茶山果园,到处红瓦白墙、别墅村庄、笑语欢颜,在感叹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更是被其后的人和事所感动:
    在艾津农业,一群有着高学历、高技术的“新农人”,用他们的专业和科学知识服务农民、带动农业发展,他们扎根于农村、劳作于田地,甘于辛苦与寂寞,八年来凝心聚力、矢志不渝,带领附近村民走上一条高端农业、科技兴农的脱贫奔小康之路……
    在脱贫攻坚的一线乡镇,通过引进项目、创办集体企业的曹圩村;发展休闲农业、深耕生态观光旅游的甜蟹小镇;“生活、生产、生态”高度融合的新时代农村社区,桃源小镇;“栽培+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盱眙县万亩茶园……
    当前虽然全面小康的战役已经决胜,但在决胜的过程中,每个乡村、每个企业、每个集体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新农村的干群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在我的作品中,也要去反映这些新问题,去体现这种新的变化。
    贫困是冰,愚昧落后的思想更是坚冰,破冰之路需重锤雕琢,还需春风化雨,更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也是我创作《破冰之路》这部作品的由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