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新世纪,上海依靠有利的基础设施、地理环境和人文优势,又借世博会东风,正杨起满帆,快速远航,还声称欲“与国际大都市接轨”,似乎踌躇满志,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优势...
我们都知道,“知识分子”(intellectual)这个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它与理性、知识在人们的“公共生活”中所起到的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有关;或者说,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公共生...
这是一个价值转换的过渡期,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众的道德经验和审美意识从集权压抑转为自我发展,并引发了巨大的内在的转变。作为过渡中的一代,70年代人的内部产生分化...
现代化是晚清以降中国跨世纪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的焦点问题。新左派的现代性批判和自由派的现代化吁求,表征着启蒙的分裂,以及转型中国知识界关于...
一 十九世纪西方的殖民不仅成为东方“现代”的开始,而且给东方带来了“历史”,它使“静止”和“停滞”的东方进入了“现代”的“变革”之中。我们经常把“东亚”当作一个自明...
一. 社会分化与新阶层的形成 关于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经典文献,是毛泽东1926年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此后的许多年时间里,这篇文章是我们界定社会阶级关系最重要的依...
90年代中国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与趋势,其中之一即是所谓“现代性”反思,它的核心或许可以概括为对于现代化理论以及现代化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审视。这一点形成了90年...
[内容提要]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批评的主要话语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理论背景。因此,本文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指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葛兰西...
史书美的《摩登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在2001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刊行。此书的前身是作者在1986-1992年游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师从李欧梵教授攻...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于当代中国重要的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大话文学与大话文化的系统研究文章。本文首先从文体学和文化学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大话文学的语体特征,即通过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