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王铭铭: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

    2017-11-10

    如不少学者指出的,“nation”或“民族”,及其连带物“nationality”(“族籍”)、“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产物;“民族”被想象为古老的,但它却出现于相当晚...

  • 许倬云:江河入海:中国文化的双重使命

    2017-11-10

    《21世纪》记者 叶雨 许倬云,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著作有《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许倬云观世变》、...

  • 朱正:鲁迅的一个世纪

    2017-11-10

    一 鲁迅作为一个著作者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是在1903年,二十世纪刚刚开始,到今天是一百多年了。这年6月,日本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杂志第五期上刊出的《斯巴达之魂》,作...

  • 魏冬 益西群培: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孔子形象

    2017-11-10

    [摘要]早在吐蕃时期,孔子的盛名就随着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而远播西藏并得到藏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藏汉交界地带,孔子被看作道德圣贤,但在西藏腹地则被看作是无数算学与消灾...

  • 高宣扬:“现代性”的精神源泉:法国十九世纪文学

    2017-11-10

    十九世纪对于法国文学来说,是从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和浪漫主义(Le Romantisme)向“现代性”(La modernité)转折的历史关键时刻;而处于初生状态的“现代性”,在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

  • 罗岗:在“缝合”与“断裂”之间——两种文学史叙述与“重返八十年代”

    2017-11-10

    在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一直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三十年”对“三千年”。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在20世纪50 年代,只有三十多年历...

  • 李云雷:翻身之后再“翻心”——底层文化的出路

    2017-11-10

    摘要:底层文学更多关注现实世界里的底层——在经济、情感、道德等多重压力下的活生生的人。底层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有压迫可能就会有反抗。但在资本和精英主导的新社会意识形...

  • 贺桂梅:打开六十年的“原点”:重返八十年代文学

    2017-11-10

    当人们越来越多地把“六十年”作为当代文学讨论的基本范畴时,首先需要意识到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自明的时间单位。在如何理解当代文学六十年历史的整体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

  • 许纪霖 刘擎 崇明 王利:文明与帝国:西方的两张面孔

    2017-11-10

    (原载于《知识分子论丛》第9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主持人的话 许纪霖 学术通信是《知识分子论丛》新开辟的栏目。现代的学术研究过于学院化、个人化和学究气,而真正有...

  • 周宪:视线的文化意义

    2017-11-10

    看制造意义,它因此成了一种进入社会关系的方式,一种将自己嵌入总的社会秩序的手段,一种控制个人眼下的个别社会关系的手段。——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看与人的生存 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