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忆沩 薛忆沩历时五年的重写之旅成为国内文学界和出版界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就在人们以为新版《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2013年),是他重写路程中的“最后一站”,或新...
女书文化是女性抗争不幸命运的伟大创造,也是华夏文明中尚且不为众人所知的一朵秘密之花。一部记录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何艳新老人的非虚构作品《折扇》,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
《文化研究的海派情怀》沈鸿鑫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我非常看重这“情怀”二字。思考和文采,其实都是建立在情怀基础上的。一个人,以近乎一生的力量去从事一门其实是有点枯燥的...
《印心》孙小宁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版) “羞怯的人还要写作,这似乎是一件矛盾的事。”这是作家孙小宁新著观影随笔集《印心》里的一句话,在读的时候眼前浮现的即是一位羞怯...
《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 薛锋、储佩成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著鉴赏】 在我国诸多朝代中,齐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特别是文化领域的贡献,有力推动了江南社会文明进步。无...
唐代诗人贾岛在《剑客》中说:“十年磨一剑”。其原意为若干年习武,以备不时之用。后来这句诗多用于赞誉专心致志从事某一事业的刻苦精神。十年一剑,时间可谓不短,而我最近...
读《杨川庆诗选》可以发现,审视和描摹黑龙江自然风情和人文景观,成为诗人美学探索和艺术追求的重要维度。在《四排听歌》一诗中,诗人写道:“老歌手在唱/一个民族在唱/乌苏...
记者写散文、当作家,是有优势的,有时只需使一把劲,就能照明前面更广阔的世界。韩晓露是我的媒体同行,在深度报道之外,恋上了散文。她说她在散文里“苦苦寻觅一种理想的社...
在新著《欧罗巴的清香》中,作者唐墨描写了从上海走到北欧小镇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同文化、风俗气息。这种静谧的气息,每一个到过北欧的中国人,都曾直观地感受到。但唐墨却...
《受戒》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先生收笔时说,写43年前的一个梦,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遥想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社会动荡、风雨飘摇,然而,在汪先生的这个梦里,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