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李雪:城市的乡愁——谈双雪涛的沈阳故事兼及一种城市文学

    2017-10-14

    当城市成为故乡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起城市文学,往往有种潜在的乡村视角参与其中,并极易生产二元对立的且带有批判性的话题。可是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年轻作家来说,这种对照不过...

  • 李桦:永不消歇的泉城恋歌——评钟倩散文集《泉畔的眺望》

    2017-10-14

    《泉畔的眺望》是钟倩继《含泪的绽放》之后的第二本散文集,是她被疾病击倒重新站立起来,选择写作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后所奉献的又一批创作成果。患病十五载、创作八年,在难...

  • 谢尚发:当代小说诗论(五则)

    2017-10-14

    前按 “以诗论诗”,古已有之。杜甫之《戏为六绝句》,元稹之《酬孝甫见赠十首》,戴复古之《论诗十绝》,元好问之《论诗三十首》,王士祯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赵翼之《...

  • 计红芳:《纸鱼缸》,一场并不孤独的文学之旅

    2017-10-14

    余泽民 一 关注余泽民并不是因为他日前获得了“中山文学奖”,而是因为他的独特。在欲望情感泛滥、物质生存重于精神存在的功利主义时代,他像一个不媚俗于大众消费、执著于人...

  • 张莉:《慈悲》,卑微的人怎样才能免于恐惧

    2017-10-14

    《慈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是出乎意料的作品。当我们还习惯性地认为这位写出《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等长篇小说的作者将在残酷青春写作道路上一路飞奔时,路内...

  • 《巨婴国》,我们90%的爱与痛 与巨婴心理有关

    2017-10-14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这个观点,旗帜鲜明地印在《巨婴国》红绿配色的书封上;而书中的配图,是以“...

  • 汪守德:《珠玑巷》,对于历史的奇异“闪回”

    2017-10-14

    以怎样的角度与方式进入历史生活,想必是从事历史题材写作的作家颇费脑筋的事。我们常常所见的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大多是单纯用过去现在时的时态,在历史的情境与风景中,完成...

  • 邱华栋:《我闻如是》,银子的光泽,沉静的博大

    2017-10-14

    诗应该怎么写?诗能够写什么?作为一个写诗30多年的“老诗人”,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一问题。在我的书柜里,排列着古今诗人诗集数千部,那么,现在再来写诗,面对这样的诗歌传统...

  • 杨雪梅:山河读出的思想地图

    2017-10-14

    李零的《我们的中国》无疑是2016年大家不得不读的书。 以“中国”两个字为题目的图书近些年忽然多了起来。许宏的《最早的中国》与《何以中国》先后出版,梳理了二里头文化吸纳...

  • 李天靖:《疼痛》,“也成为一道光” 

    2017-10-14

    赵丽宏 诗人、散文家赵丽宏先生出版了诗集《疼痛》,这是他四十余年诗歌创作生涯中又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是一次生命灵魂之痛的释放,也是一次深刻的蜕变,是对以往抒情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