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周卫彬:《尾》,一种深层的怜悯与救赎

    2017-10-14

    作者寄希望于以一种高贵的精神光芒来拯救我们的肉身,也许张学东的写作就在于要将人的本原性与精神性集中于存在的临界点上,由此涵盖了从人性中恳求而从神性中救赎的全部意义...

  • 赵振杰:“文学拓扑学”的运算过程

    2017-10-14

    王松中篇小说《格尼斯堡七座桥》 《收获》2016年第6期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以文学的表达方式来阐释数学奥秘的作品不在少数,然而,以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析文学命题的作品却凤毛麟...

  • 叶橹:胡弦散文的启迪性——读《永远无法返乡的人》有感 

    2017-10-14

    我曾经认为,一个好的诗人如果写小说,大体都会出手不凡,但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写诗,则未必一定能写出好诗——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对诗人在文字的砥砺和语感的敏悟上的信任。胡...

  • 白烨:故事里的心事——读李燕蓉长篇小说《出口》

    2017-10-14

    “70后”作家李燕蓉的作品时而写平淡无奇的凡人小事,时而写超乎寻常的奇人异事,写法与趣味也大相径庭。李燕蓉有着素描日常生活之世俗和揭示现实生活之荒诞的两手。而她究竟...

  • 吉狄马加:诗性的生命状态

    2017-10-14

    和柴松献见过多次,觉得他是一个生命力旺盛、充满激情的人,他的诗歌,是他生命激情的一种外在呈现。因此,柴松献本质上可以划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写作风格,则基本上...

  • 傅逸尘:寓言化写作的思辨力量——读祖阔长篇小说《喧城》

    2017-10-14

    《喧城》(祖阔著)的书名本身,就似一个充满符码踪迹的话语体系——都市、围城、喧哗与骚动、名利与自由……以此象征当代知识分子的整体生存状态和集体深层心理。而《喧城》...

  • 金理:无能的力量

    2017-10-14

    何平 主持人语 重读金理的这篇文字,正好在看完崔健9月30日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会《滚动三十年》的现场录像之后。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这场演出,同时抄录了崔健《时代的夜晚》...

  • 王学东:诗歌与钢铁——谈龚学敏《钢的城》的“钢铁诗学”

    2017-10-14

    2014年12月,诗人龚学敏出版了他的第六本个人诗集 《钢的城》。该诗集延续着龚学敏一直以来关注的宏大历 史、国家意识等主题,高扬着抒情、唯美风格。他选取了“钢 铁”...

  • 樊迎春:中年镜像——短评裘山山《琴声何来》

    2017-10-14

    作品信息 《琴声何来》,作者裘山山,原载《长江文艺》2016年第1期。 裘山山,1958年生,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部战区一级创作员。1976年入伍,1978年发表...

  • 陈晓雷:《贡米》,北中国大地的精神标签

    2017-10-14

    每次读作家任林举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北方大地的厚重、辽远。这些浸透深情的文字,会很快发生奇妙的牵引效应,领着我梦幻般地走进弯曲悠长的乡间道上,两侧是葳蕤作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