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编辑生涯中,遭遇张翎是我心中的一个美丽。 七十年代后期,我刚二十出头,还在杭州织锦厂当小工人,上班之余喜欢写点小情小调自以为是的诗歌散文,偶尔也在报刊上发一两...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林徽因诗歌创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从其发表第一篇诗作《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起就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呈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质。这一方面与后期...
作者(左)与冯其庸(中)合影,右为王炳华。 作为文学史家,冯其庸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稿(周代至宋代)》(以下简称《史稿》)。这部70万字的《史稿》写于1956至1958年...
《夏济安日记》(1946.1.1-9.29)扉页的反面录着十九世纪末两位诗人的诗句,其中一首是Lionel Johnson的《黑天使》: Do what thou wilt, thou shalt not so, Dark Angle! Triumph over me: Lonely unto the Lone I g...
文学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增加热度,也要为民族思想增加深度,如此才能丰富人类思想的容量,提升时代精神的质量 我不只一次地被问到,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其实,在这种问询之中,可...
丛治辰中篇小说《三角地》,《青年文学》2016年第12期 丛治辰善于表达自己。刚开始读《三角地》,你会感觉某个坦诚的男性,不无忧伤又暗藏炫耀地、或反省或追忆自己在北大的青春...
新路有些腼腆。有些腼腆的新路曾是武警中校。我看过他身着戎装的照片,双眉微挑、目光严峻,很有几分英武之气。很有几分英武之气的新路,文章却写得一树梨花、半江微澜。在他...
近几年,67岁的葛兆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不免感叹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他确实在2008年做过眼部手术。可读《余音》,仍不难读到他每天看书的场景。2013年底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访...
我跟徐平是二十多年的未谋面的“诗兄弟”。之所以说“诗兄弟”,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马淑琴、阿勇等一批诗人以《北京晚报》的“五色土”为情感后花园,书写着时代和人...
1961年出版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认为,沈从文的小说是一种“玲珑剔透牧歌式文体,里面的山水人物呼之欲出”[1] 。随后,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召开,邓小平在“祝词”中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