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动力,是文学表现壮大气象和高远理想的价值指引,更是其实现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文支柱。文化自信不仅在彰显民族...
董其昌的《行草书七言律诗扇》,亮相于2014年9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刘兆明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
仅仅将“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既有理论简单移植到版画插图研究中,无论如何苦心孤诣地搜集稀缺文献,或者绞尽脑汁地炒冷饭,甚至百变花样地重复前人、重复自己,这样的学术不过...
一座座“高峰”崛起,是文学界积极作为、主动创新创造,中国文学在新时代持续繁荣兴盛的结果。迎接“高峰”的到来,我们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方向明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首先,在文学理论热点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理论研究仍居指导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成...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众多国家在文化艺术交流上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文化艺术交流搭建起“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也进...
马克思说得好,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说服人的最好形式何在呢?那就是文化的形式。在构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文艺家与群...
“人民”一词自创始以来,是一个反复被征用的政治概念。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见证政体的兴衰,引领时代的变革。尽管如此,人民的主体位置仍值得本源性的思索。何为人民?君主制...
从美国历史学家彼得·盖伊的《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法学家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到我国李银河的《虐恋亚文化》,在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历史、法学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