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 文明博大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
“西学”与“西方学”一字之差,属性全然不同。“西学”是指“来自西方的学问”,而“西方学”则是中国人站在东方的立场上“研究西方的学问”。中国的“西方学”,意味着中国...
20世纪70年代初,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Reuven Tsur首次提出认知诗学这一术语。随着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愈加“火热”,现已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段研究...
近年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本体与他体文艺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继而扩展到对整个文学史的生成、衍化问题的讨论,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被称为“跨界”研究。在中国古代...
那是在二十余年前,我在故都开封读书。常跑旧书摊的我,算得上是文学少年。偶见一本厚厚的《古今中外朦胧诗鉴赏辞典》,当时看来确实价格不菲,不过我那时热衷于诗歌,还是狠...
76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了两部经典文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行,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概括凝练地指出了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内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文化有140多种定...
性别平等观念的觉醒,是世界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这一观念的启蒙乃至深入人心,20世纪末以来,性别研究视角在诸多人文领域催发了深刻的思考。近30年来,一批学者着...
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写法通俗的异体字。俗字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颇为沉寂。蒋礼鸿在《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中曾指出:“至于隶书以下的文字的研究,前人就不曾很...
汉魏六朝时期,辞赋创作与赋学批评存在着互动关系,建立在辞赋创作基础上的赋学批评,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创作。与辞赋创作相适应,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