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舒心:徐贵祥——文学的战场

    2017-10-14

    28年前的那个燥热的夏天,当文学系第三届新学员徐贵祥站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现更名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大门口时,不禁恍然若梦。此后的两年中,这位刚从战火里走出来的...

  • 刘慈欣:科幻让未来有更多可能

    2017-10-14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本土科幻小说家,他凭借《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

  • 小说家陈残云的新诗“习作”及笔名

    2017-10-14

    陈残云是以小说家知名的,不过,他最知名的作品应该是担任编剧的电影《羊城暗哨》。我最早知道他的名字,就是“文革”结束后,和同学秦玉成君一起去观看从“毒草”到“重放的...

  • 薛忆沩:品质取决于原著和译本间的“角力”

    2017-10-14

    短篇小说集《深圳人》是作家薛忆沩第一部跨越母语边界的作品,2016年该小说的英译版在加拿大正式出版发行,其后在蒙特利尔的国际文学节上获奖。这部作品引起一位法语译者的关注...

  • 艾伟:中产阶级看月亮——萧耳印象

    2017-10-14

    杭州是个好地方,生活着一些中产阶级小妇人,她们的生活有统一的制式,穿着麻布长裙,系着长长的围巾,一副白衣飘飘的模样,闲时她们在运河边找个茶馆,泡掉午后的时光。 萧耳...

  • 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在地化”进程——写在刘以鬯先生百岁诞辰之际

    2017-10-14

    刘以鬯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上世纪初,鲁迅从法国象征主义那里汲取养分,写出《野草》;二三十年代,以施蛰存为代表的上海新感觉派对弗洛伊德...

  • 王方晨印象记:他是一匹孤狼,适合独行

    2017-10-14

    我读王方晨的小说比较早,记忆也深刻。2000年,我在一家工厂打工,刚刚有写作的打算,尝试着练笔。有一天我收到一份《东海》杂志(目前已经停刊),是我的老师也是《东海》编辑...

  • 奇葩竞放晚晴花香

    2017-10-14

    我和世琼谈不上深交,但也不算陌生。她参加鲁迅文学院函授学习时,我虽离开鲁院回到中国作协办公厅主持工作,但仍兼职鲁院函授辅导老师,所以,跟许多学员有交往,世琼就是其...

  • 郝雨:肖克凡对“津文化”的认识和发掘

    2017-10-14

    肖克凡小说对主流文化和历史中心话语体系的远离,并不意味着他的小说中缺乏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实际上肖克凡的个人化记忆归根结底就是以纯粹个人的视角而对历史进行感受和回...

  • 诗人余秀华:喧哗后的清醒

    2017-10-14

    一个诗歌的故事,开始变成一个女人试图掌控自己命运的故事。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全国首场点映前一天,余秀华来到北京。从下午到深夜,三拨人转战了三个地方,喝了许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