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洪堡对希腊思想与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把诗教、人格修养与文明理想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强调希腊精神的现代性与诗意化,将希腊精神与人的自由生活融通为一。通过对...
内容提要: 通过对歌德《浮士德》中的纸币主题及近年德国经济界在金融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对该主题的援引进行分析,结合系统论社会学的观点,本文试图论证:纸币的出现是社会沟通...
摘要: 布莱希特在戏剧的艺术范畴中提出"间离"学说。"间离"要求打破观众与剧情之间的感情融合,获得陌生的效果,培养观众反思的能力。"间离"学说可以从戏剧范畴推衍到电影范畴中...
内容提要: 里尔克在其诗歌之中重新塑造了俄耳甫斯的形象,借此表达了他对于诗人身份和诗艺理想的确认。在中期诗作《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耳墨斯》一诗中,里尔克用“观看”...
摘要: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巨擘之一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离世后的近90年中,国内外学界对诗人的研究重点仍是解读其中晚期作品,而漏掉了对其早期杰作...
摘要: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劳作与时日》讲了一则鹞子与莺的故事,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西方寓言文本。这则寓言由十行诗组成,篇幅虽短,却在遣词用字上深思熟虑,在叙述结构上严...
内容提要: 荷尔德林的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在主题和人物设置上都体现了对立观。本文首先分析影响荷氏对立统一思想的精神史背景,然后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三组对立关系:...
内容提要: 在世界文学史中,关注疾病和死亡是许多作家的嗜好。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患的偏爱。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
内容提要: 早在浪漫主义时代,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的地位就高于《俄狄浦斯王》。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和黑格尔等都认为,《安提戈涅》是当时最优秀的作品。但自1900年弗洛...
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著名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卢卡奇出生于布达佩斯,一方面,他的大部分作品用德语写就,另一方面,他曾生活在奥匈帝国的中欧德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