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被称为中华治政元典,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早期历史记忆。历代学者对它的形成、训释、流传等学术难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研治《尚书》的专经学问——...
新技术不但催生全新艺术形态,延展传统艺术传播,还将深度改造传统艺术,进而形塑新的文艺格局 以媒介仿真造就“物境”只是初级阶段,虚拟现实只有置入“情境”,臻于“意境”...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以小说为核心的文学叙事学)。综观4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叙事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介绍运用结构主义理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影像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数字媒体发展,新的文学形态如广告文学、网络文学、博客文学和手机文学等不断兴起,传统的文学生产、文学主体、文学...
摘要: “白尔尼—海涅论争”主要发生在1830年代至1840年代的德国,它是“歌德论战”的继续;论争不仅发生在白尔尼和海涅两人之间也发生在各自的支持者之间,各方主要围绕作家的政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艺理论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文论呈现出何种发展特点?新时代中国文论又将走向何方?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多元丰富的发展格局 谈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三亚12月23日电 (记者薛刚)阐释学日益成为各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阐释学传统或语境中探讨问题。为开启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中国阐释,在阐...
《楚辞文献丛考》(黄灵庚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以下简称《丛考》)是在2014年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刊》基础上,对所收著作所作的全面系统评述,全书约180万字。《楚辞...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在线阅读、手机移动阅读等各种新兴业态,一个庞大的网络作家群体正在逐渐形成,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文化传播效...
“姨舍”(或为“姥舍”)传说,也就是将老弱母亲丢弃山中的故事,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位于长野县千曲川市海拔1252米的“姨舍山”就是明证。“弃老”风俗大概是因为在自然灾害、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