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爱丽丝·门罗,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二○一三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由于她细腻而敏感地刻画了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而受到主流文学期刊编辑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
内容提要: 原住民的知识系统、文化想象以及自然生态与人类共荣和谐的传统宇宙观是环太平洋原住民书写的共同命题。如何以“太平洋”为文化生产场域,重建新的太平洋岛民海洋意...
作者简介: 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逃离》入选《纽约时掇》年度最佳图书,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荣获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
作者简介: 朱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讲师。 在《聆听诗行的耳朵:写与读》中,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谈到诗歌创作的经验:“如果第一行...
内容提要 基督教文化奠定了《瓦尔登湖》的精神结构与话语系统。梭罗采取了不同于教会所宣讲的修行方式,那就是以看似世俗的方式不断体验、感受和接近神圣,这使他的神圣性体验...
内容提要: 莎士比亚后期浪漫剧《暴风雨》是一部以被颠覆的秩序最终得到恢复为主题的作品。剧中普洛斯彼罗用以“恢复秩序”——亦即夺回自己的公国、迫使昔日的敌人忏悔并与之...
内容提要: 本文以本雅明的“世俗启迪”理论,从越界混沌的颓废美学、卑贱身体的形象政治、夜与昼的辩证隐喻三个方面,分析美国女作家朱娜·巴恩斯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夜林》如...
内容提要: 作为开启西方近代“古今之争”的今人代表,培根鼓吹“从根基处重新开始”以实现学术的“伟大复兴”;为此目的,他特别借助寓言,通过《古人的智慧》和《新大西岛》...
内容提要: 殷企平先生在“经典即‘摆渡’:当代西方诗歌的精神渊源”一文中提出:“摆渡性”是西方诗歌经典的核心要素。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摆渡性”进行进一步探讨...
论文提要 : 《抵达之谜》是著名移民作家奈保尔的一部以散文笔法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受基里科同名画作《抵达之谜》的启发,作者以“抵达”和“谜”作为主题,回顾了自己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