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劳伦斯·达雷尔的多重身份与艺术伦理选择

    2017-10-17

    摘要: 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混杂身份中的"殖民情结"和"殖民态度"由当时的文化、经济和鲜为人知的政治原因所决定。在自我流放的过程中,凭借对印度佛教的感悟,达雷尔完成了现实...

  • 18世纪中期想象话语和传奇的复苏与《奥特兰托城堡》

    2017-10-17

    内容提要: 本文从《奥特兰托城堡》的两版序言入手,剖析它们看似截然不同的叙述策略下的内在连贯性,这种似非而是的手法暗合作者沃波尔的创作意图,即开创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 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吃与权力

    2017-10-17

    内容提要: 卡特认为吃象征了权力的编码形式,可以暴露出父权社会试图掩盖的权力机制以及无形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身体政治。吃是一种沉默的表达方式,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生物性...

  • 恐惧之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阈限空间”阐释

    2017-10-17

    摘要: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向来关注时间与空间问题。在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恐惧感"贯穿作品始终,但恐惧之源却无处可寻,令人困惑不已。在这部小...

  • 女性主义批评的“母矿”——《弗兰肯斯坦》的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研究

    2017-10-17

    摘要: 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

  • 凝视中的暴力——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读解

    2017-10-17

    摘要: 保罗·奥斯特在小说《纽约三部曲》中,设置了三个凝视结构,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主人公们虚构理想自我、又在理想自我的凝视之下摧毁现实自我的过程,形象地阐明了凝视所蕴...

  • 舌尖上的身份:《茫茫藻海》中的食物政治

    2017-10-17

    内容提要: 《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

  • 福克纳小说创作对后/印象主义画派技巧的借鉴

    2017-10-17

    摘要: 后/印象主义画派重户外写生,追求视觉印象的真实,用奔放的笔触糅合相互并列而并不融合的色调,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造型功能,善于捕捉瞬间光感下物象色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

  • 菲利普·罗斯:在自传和自撰之间

    2017-10-17

    摘要: 国内学界对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常冠以"新现实主义"作家的称号,而对其"新现实主义"的表象缺乏细致的考察。本文选取其后现代主义手法之一的技巧——利用自己真实的个人信...

  • 斯蒂芬的美学与乔伊斯的反讽

    2017-10-17

    摘要: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中斯蒂芬所阐述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乔伊斯早年相关思考的翻版,无数学者将小说这一段作为研究他小说艺术的重要线索,将之等同于乔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