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从20世纪初现代主义诗歌登上英美诗坛以来,诗界便一直存在着自由诗与格律诗之争。这并不是单纯的审美趣味之争,在形式之争的表面下是不同意识形态和伦理价值之间的对峙...
内容提要: 短篇小说集《逃离》出版于2004年,那年门罗七十三岁,死亡渐渐成为她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这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逃离》中俯拾皆是...
摘要: 文学批评探究文本深层的意义,与情报分析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所重合。外国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所在国人文意义,揭示外国文化本质和人的行为模式细腻、具象、生动、富于...
摘要: 作为美国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学派,神话与象征研究努力从美国文学作品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神话和象征,认为其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话与象征研究达...
摘要: 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是在欧美后现代文学影响之下出现的,历经20世纪70年代的"新写作"、80年代的"新小说"和90年代的"后现代文学小说"等三个阶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不以...
摘要: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叶芝叙事诗的研究一直被忽略,甚至有学者认为像《乌辛漫游记》这样早期的诗作更是无足轻重。其实不然,叶芝在《乌辛漫游记》中就已经有意识地探讨诗...
摘要: 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在新世纪进入深化阶段后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集中型趋向,一是运用多元文化理论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小说文本进行主题意义...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大量阅读和评论英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为英国文学疆界作出了有机建构,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在总体形态上,构建以"愉悦"为核心的编年史结构,将文学的超...
摘要: 品特戏剧中的沉默是品特式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它们起到了空白或是不确定性的作用,形成了召唤结构,在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有助于荒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