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荷马的祈求——《伊利亚特》“序诗”绎读

    2017-10-17

    摘要: 史诗《伊利亚特》开篇冠有一段开宗明义的序诗(卷1.1-7),其核心主题"忿怒"、"苦痛"、"分离"、"宙斯的意愿"等其他相关主题共同构建了史诗的内在结构与精神意蕴,对理解整部《伊...

  • 对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的空间叙事分析

    2017-10-17

    内容提要: 作为文学现代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卡夫卡小说中的空间构筑成为叙事的重要架构:对立的空间结构和看与被看的空间设置,显示出权力的空间图谱;行政空间向私人空间的渗...

  • 司法、媒体与个体:《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中的暴力

    2017-10-17

    内容提要: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从司法和媒体两个角度演示了无形精神暴力的实际存在,从个体的角度印证了精神暴力向物理暴力转换的范式。司法权力的恣意和新闻自...

  • 易卜生笔下凯蒂琳形象的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

    2017-10-17

    摘要: 易卜生创作的第一部戏剧《凯蒂琳》讲述了古罗马贵族政治家凯蒂琳的反叛及灶神庙女尼弗瑞亚对他复仇的故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理解这部作品及其主角凯蒂琳的形象提供...

  • 理性的他者:《没有个性的人》中的神秘主义

    2017-10-17

    【内容提要】神秘主义是《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乌尔里希的精神两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本文...

  • 格里高尔的“抽象的法”:重读《变形记》

    2017-10-17

    摘要: 本文从生命政治角度揭示《变形记》的核心问题。格里高尔的失败在于错误理解了"法"的本质,他在"抽象的法"的诱惑下,试图逃离社会和家庭责任。而卡夫卡的"法"实际上和生活...

  • 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

    2017-10-17

    内容提要: 文章以德国学界及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歌德研究学术史为参照,试图归纳和梳理出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的主要特点和重要脉络。中国学界对于歌德戏剧的研究以《浮士德...

  • 复仇与征服:马克思早期作品《乌兰内姆》中的情节与主题

    2017-10-17

    内容提要: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

  • 作为现代大学精神尺度的“哲学之士”

    2017-10-17

    1789年5月26日晚6点,在耶拿大学,年及而立的席勒进行他为人师者的首次演说,题为:“何为普遍历史及普遍历史何为?”(Was heißt und zu welchem Ende studiert man Universalgeschichte?),有关“...

  • 席勒的魏玛之路与“古典图镜”之形成以“中道思维”为核心

    2017-10-17

    就德国思想史的发展来说,端绪众多,颇难清理。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降,犹以启蒙运动之兴起为巨。不过,我想别出心裁,将启蒙以来的德国思想发展以三大路径归纳之,即“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