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浪潮以及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洗礼,英国小说在迈入21世纪后非但没有死,反而涌现出更加旺盛的发展势头,展示出令人振奋的盎然生机。萨尔曼...
摘要: 回顾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英国文学因其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后现代主义试验性相对于美国和法国不那么强烈。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火花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
摘要: 卡特认为吃象征了权力的编码形式,可以暴露出父权社会试图掩盖的权力机制以及无形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身体政治。吃是一种沉默的表达方式,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生物性,而在于...
摘要: 德拉布尔在小说《七姐妹》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前后矛盾,展示小说的构造过程,揭示其虚构性;不断变换叙事视角,大量运用不可靠叙述,揭示小说的语言构成性;戏仿传统...
摘要: 伊恩·麦克尤恩可谓当代英国文坛的常青树,他的诸多作品已经从评论家的最爱变成了普通读者的宠儿。本文着眼于1998年为麦克尤恩夺取布克奖的小说《阿姆斯特丹》,聚焦作品的...
摘要: 《楼梯口的门》以远离纽约的中西部女孩柯尔津在20岁这年的人生故事为显性线索,以"9·11"恐怖袭击,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等政治历史事件为隐性背景,将主人公的个体创伤叙事...
摘要: 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表现出女性在21世纪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要求个体成为强健主体的自律性话语沦为无法企及的神话;被解构后,主体失去稳固的根基而遭遇存在的虚无;如果...
摘要: 对于身体在当代文学理论与文化政治语义场中符号化的倾向,英国作家A.S.拜厄特采取了较为审慎的立场。她在《巴别塔》中质疑了1960年代残酷戏剧的暴力语言对人类身体尊严与价...
摘要: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5月推出了第十部小说—《家》。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士兵弗兰克·莫尼从朝鲜战场回归祖国,历尽艰辛将生命垂危的妹妹带回家乡,构建温暖有爱的"家"之故事。...
摘要: 在对希尼作品中听觉和声音要素的研究里,有关他"倾听"的诗学思想及其实践鲜有评述。希尼作为一个听觉诗人,将他的"倾听"理念浓缩嵌置于诗文创作中。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