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在新世纪进入深化阶段后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集中型趋向,一是运用多元文化理论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小说文本进行主题意义...
摘要: 本论文评述了我国莱辛小说研究30年来的发展,自1981年孙宗白发表国内第一篇专门评介莱辛的文章至2010年,可分为1992年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介绍性、总论性文章为主,后期论...
摘要: 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大破"之后远未大立。尽管它们正在或已然"转向",但这种"转向"所导致的依然是发散性的多元。于是,"甲方唱罢乙登场"变成了共时性狂欢。这不仅在当下,而且...
摘要: 新西兰毛利人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口头文学传统,而且近几十年来在书面文学创作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理应受到学界认真的探讨。我国的毛利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迄...
内容提要: “劝导”是简·奥斯丁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及主题词。本文细致梳理了其中涉及该母题的篇章段落,尝试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揭示来自长辈亲友的劝导如何深刻影响了...
内容提要: 《小评论》主编玛格丽特·安德森的社论和自传再现了20世纪初读者、图书审查官员、报刊、律师、法官对《尤利西斯》的评价。安德森主编的《小评论》为先锋派文学提供...
摘要: 门罗的故事不少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回忆复现的。本文拟用记忆理论对其小说进行解读,考察其如何在对个人记忆、日常记忆和家庭记忆的追溯中,唤起并激...
摘要: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与书信中的大量联觉修辞格诱惑着读者做出大胆的假设:狄金森是天生的联觉人。本文首先根据理查德·西托维奇的联觉理论,分别对狄金森诗歌和书信中的联...
摘要: 对小说形式的探索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运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伍尔夫对色彩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