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也晚,无缘亲睹两位先生的容颜,亲聆先生们的振聋发聩之论。然则作为本学科奠立的中心人物,高山仰止之情,却无时或去。王瑶先生卒于1989年,冯至先生稍后离世,是在1993年...
《“八十年前是一家”》(《读书》2005年第3期)一文论及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日耳曼学”这个词似乎不太合适)的若干问题,确实很重要。因为这事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德国,是一个概念。我这里强调的,更是其在世界思想史进程中的概念意义。我在此处将德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史范畴,来考察其思想传播的轨迹。 先是俄国,由于靠德国很近,俄罗...
前言 随着2008年《心的岁月——英巴赫曼和保罗策兰通信集》的出版,战后德语诗歌的双子星之间传奇而隐秘的爱情故事大白于天下,也让两位作家的研究者们一起深呼吸,重新修正自...
【内容提要】 宗教信仰的衰落和科学理性的崛起造成了现代个体的自我和意义危机,罗伯特·穆齐尔的小说《乌鸫》展现了个体对于这种危机的反应,这种反应在小说中表现为一个对“...
百年沧桑,弹指一瞬。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历程中,诺贝尔文学奖必然扮演一个不可忽略的角色。但诺奖并非全知全能,它忽略的重要人物很多,卡夫卡、穆齐尔、里尔克等皆在遗漏之...
一.前提、方法和问题角度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的《没有个性的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之一,同时也是“经典现代派”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品。一般的德语文学史著作...
北大与德国的学术思想关系可谓久远矣,且不论同文馆时代的开设布文,就以蔡元培掌校北大算起,也已是跨世纪的壮举了。没有蔡校长留德时代对洪堡大学思想的“心领神会”、“默...
作为现代中国“狂飙运动”构建者(即战国策派代表)的陈铨,已为充分关注;可作为中国德语文学学科的开拓性前辈,陈铨仍有待重视。 在我看来,探讨陈铨,必须对其中、美、德三...
【内容提要】神秘主义是《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乌尔里希的精神两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