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以来,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成为书籍刻印和集散中心,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常熟地处文化中心圈,涌现出众多的文化世家。据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统计,五代以...
内容提要: 一般认为,以19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为标志,东西方社会大踏步进入了数字新媒介时代。新媒介时代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并不意味着报纸、期刊、书籍出版等书...
核心阅读 70年来中国文艺的根本成就在于,我们探索、开辟、坚持、发展了一条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壮阔的时代发展...
内容提要: 在新形势下重提“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并非要重构“人的文学”与“人民文艺”的二元对立,也不是简单地为“延安文艺”直至“共和国前三十年文学...
内容提要: 新时期以来,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资源,是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重要方面。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本体论阐释学和以贝蒂为代表的一般方法论阐释学,是20世纪西方两种对...
内容提要: 回鹘历史与回鹘文化始终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回鹘文化雏形于草原丝路,成熟于西域丝路。丝绸之路不仅培育了回鹘人的生命,而且滋养了回鹘人的文化。回鹘文学是不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为在新形势下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内容提要: 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承续的是中国古典文史研究的考据传统。传统考据学在经历了鼎盛和衰落之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走向兴盛,实现现代转型,并在受挫中有所发展...
摘要: 在新中国文论70年的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三大问题域:在前30年“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域”及其延伸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都得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框...
内容提要: 如何阐释文学文本的意义?这个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中争议颇多的难题。20世纪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文本客体说、作者意图说和读者反应说,它们共同的方法论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