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真实的人道

    2017-10-29

    世纪之交的美国文坛,黑马频出,令人眼前一亮。这些文坛黑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作家”,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执笔创作或由于机缘巧合,或出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

  • 冰岛萨迦文学简论

    2017-10-29

    所谓“萨迦”,意思就是“故事”或“散文故事”。按韦斯泰恩·奥拉松的说法,“萨迦”就是“叙述”、“讲故事”的意思,现在“在许多欧洲语言中,‘萨迦’已成为一个标准名词...

  • 懒散背后的暧昧与幽玄

    2017-10-29

    川端康成发表作品的方式极为懒散,他的许多作品或是始于报纸、杂志上的连载,或是始于多篇同一素材、独立发表的小短篇,而且往往尚未完成就搁置停笔。一部作品的完成通常要花...

  • 知识者自我认同的悲剧性幻灭——简析《亚细亚的孤儿》之胡太明形象

    2017-10-29

    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以展现知识分子胡太明忧疑苦闷的生活历程,把日据时期台湾底层人民的遭遇展现的淋漓尽致,并在文本深层透析了台湾人的民族性格,台湾人的身份认同问...

  • 母性的呼唤——乌利茨卡娅的《索尼奇卡》述评

    2017-10-29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活跃在当今俄罗斯文坛上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于1943年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酷爱读书,虽然在大学学习的是遗传学专业,但是她始...

  • 基于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观探微——以挪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故事为例

    2017-10-29

    大洪水是人类童年时期要面对的来自自然的无数考验与磨难之一,有关大洪水的记忆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都有反映。据马克·埃萨克2002年在网上发布的《世界各地洪水故事》记载,世...

  • 拉美文学给了我们什么

    2017-10-29

    ●1997年,略萨曾劝诫年轻的小说家说,作家最好不要对获奖期望太高,因为有时这些名和利会顽固地躲避那些最应该受之无愧的人。 ●略萨获奖后,虽然有众多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但...

  • 文体的复调与变奏——对米兰·昆德拉“复调小说”的一种解读

    2017-10-29

    米兰·昆德拉是小说艺术形式的自觉实验者。他撼动评论界的,除了作品内容上鲜明的政治色彩及强烈的哲学批判意味,更多的恐怕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与技法...

  • 庄子与波兹曼古典时代与二十世纪的对话

    2017-10-29

    在世界思想史的谱系中,庄子诞生于公元纪元前的华夏神州,而尼尔·波兹曼则成名于20世纪下半叶的北美大陆。一个是前无古人的思想家,一个是名噪全球的文化传播批评大师。在绵延...

  • 文学的回归——有感于略萨获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017-10-29

    ●诺奖评委今年决定把诺奖颁发给略萨这样一个在我看来是真正的、纯粹的文学家,却显得意味深长,很值得肯定,因为此举给诺贝尔文学奖注入了明确的文学因素,多少表明了一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