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894年,14岁的罗伯特·穆齐尔来到位于今天捷克境内的麦里施-魏斯基尔岑军事中级实科中学,开始了为期3年的寄宿学习生活。之前几年,另一位奥地利作家莱纳·玛利亚·里尔克也...
摘要:1870年前后生人一代的原生代知识精英中的代表人物的共通之处,是留日的王国维与留欧的蔡元培对作为瑞士文化代表的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的接受。他们对康德、包尔生的共同关...
摘要:本文以歌德及其《浮士德》、席勒及其《退尔》、尼采及其《苏鲁支语录》的现代中国接受史作为研究基础,讨论“诗人巨像”与“文学镜像”的二元互补关系,既强调接受维度...
摘要:本文从生命政治角度揭示《变形记》的核心问题。格里高尔的失败在于错误理解了"法"的本质,他在"抽象的法"的诱惑下,试图逃离社会和家庭责任。而卡夫卡的"法"实际上和生活/生...
摘 要: 《颂歌》是德国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学步》收集了诗人此前的作品。从《学步》到《颂歌》,被研究者称为诗人格奥尔格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关键性...
摘要:布莱希特在戏剧的艺术范畴中提出"间离"学说。"间离"要求打破观众与剧情之间的感情融合,获得陌生的效果,培养观众反思的能力。"间离"学说可以从戏剧范畴推衍到电影范畴中,间...
摘要: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巨擘之一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离世后的近90年中,国内外学界对诗人的研究重点仍是解读其中晚期作品,而漏掉了对其早期杰作...
摘要: 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图斯的1 1 首田园诗(I dy l l e n ) 兼具拟曲性与隐喻性,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其基础上发展创作1 0 首牧歌( E k l o g e n ), 独尊隐喻性, 牧人隐喻诗人, 牧歌成为一种...
70年前的1月27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由苏联军队解放,奥斯维辛一号集中营和比尔克瑙集中营(奥斯维辛二号集中营)是臭名昭著的死亡营,大约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其中大多是来...
内容提要:在世界文学史中,关注疾病和死亡是许多作家的嗜好。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患的偏爱。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