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结束,德国首都柏林也被美国和苏联分东、西两区分别占领。战争给柏林的剧院带来严重的破坏,大约有一半的剧场化为废墟。也...
埃内斯托·萨瓦托是和博尔赫斯同居一个国家,又是同一时期的文学家,他们的名气在国内旗鼓相当。不过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是博尔赫斯,而对萨瓦托知之较少。 他创作过长篇小说《...
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比较文学成就,不宜满足于做流水账式的著述陈列,需要有19至20世纪以来的这门学科知识谱系作参照。比较文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在欧洲的孕育和诞生,和德国的...
文学的差异与认同运动已成为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综观目前关于文学差异与认同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只是以同一性的视角对文学认同的概念及其表征形式进行辨析,对...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重表现、尚写意、任自然、求神似的风格决定了中国艺术文本阐释重直觉、尚整体、任印象、求妙悟的特征,这显然迥异于西方的逻辑分析和体系建构的解释途径。...
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生活历来被学界推崇,因为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有较为自由和开放的权利去参与政治生活,他们拥有自由的话语权。的确,在古希腊,“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公民权...
引 言 欧里庇得斯是继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之后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92部或98部剧本,留下剧名的有81部,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有19部。他生前虽然名声不很大,但他...
总觉得读一本小说的最高境界是:读之前,对它一无所知,不管作者是谁,得过什么奖,内容是不是如书中提要描绘的那么动人。阅读中,有种意外的惊喜,每句话都舍不得匆匆放过,...
引 言 埃斯库罗斯不愧为“悲剧之父”,他在古希腊时代写作了72部,一说90部悲剧和羊人剧,并在悲剧中引进了第二个演员,对悲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爱用三部曲的格局来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其中包括分别于1976年和1978年两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和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I.B.Singer,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