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本无法,也无规,它只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早期的诗歌只是人们劳作之时或闲暇之余,为协调步骤,或抒发情感而发出的自然声音,记录下...
提要 ●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摘要: 文学和文化理论在西方进入低谷之时,却在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和效应。对于中国当代文论的国际化,不仅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予以重视,一些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型理论家...
内容提要: 国内叙事学在西方影响下偏于形式论,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对象当成解剖桌上冰冷的尸体,然而叙事本身是有温度的,为此需要借鉴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观点,把叙事的起点提...
内容提要: 杜诗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还在于从风格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型。对“老”的标举和追求,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真正成就了一种诗歌美学...
核心阅读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通过生动的文艺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温润人的心灵,担负起为新时代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正处在改...
众所周知,在宏观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和走向时,新时期文学是十分值得重视、值得深入探讨和剖析的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宏大时代浪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以面...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实现中国学术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中国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国学术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中国学术“走出去...
与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相比,21世纪近20年的散文显得比较冷静和平淡,但在找回本性的同时,也在慢慢积蓄力量,质量水平、境界品位都得到不断提升。2019年的散文表面看并不耀...
内容提要: 本文在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视野下,回顾了“当代文学”这一概念如何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史”中逐渐恢复思想活力,重新打开问题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