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相信旅行有利于健康,甚至能够治病。1849年,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决定和他的好友马克西姆·杜冈结伴去地中海一带旅行。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不...
9月29日,诗歌翻译家方平先生在上海辞世了。方先生是英美比较文学专家,莎士比亚研究权威。但对于我来说,最为感念的,还是他的早年译作《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 这真是一部精...
最近读了一本斯图尔特·凯利著《失落的书》(三联书店),对前言所说颇感契合:“……几个月后,我终于可以对着到手的企鹅古典文学系列之希腊戏剧狂欢了:两本埃斯库罗斯、两本...
“我想,让他自杀了事,我就不必自己写完小说了。”日后,荷兰作家塞斯·诺特博姆谈到小说《骑士已死》的写作过程时,曾做如是感慨。引言中的“他”是小说中的一位作家,或许...
1924年,63岁的泰戈尔访问中国。这时的他已经凭借英译本《吉檀伽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亚洲人,由此亚洲的文学与文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在中国,他也...
北大教授乐黛云提出了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这一重要范畴,说:“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在法国,第二阶段主要在美国,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无可置疑地进入了...
1 在回忆早年阅读经历的文章中,作家苏童谈到《蒂凡尼的早餐》时,曾不无称羡地说: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乱按门铃的赫莉小姐,记得她的乡下口音。作为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
据不久前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越来越多的伦敦西区剧院(英国商业性剧院集中之地)的演出成为目前金融危机的牺牲品,打出提早收场的告示。例如,由著名导演菲利浦·西摩...
英国女作家露丝·特雷梅(Rose Tremain)的小说《回家路》(The Road Home,2007)荣获2008年奥兰治小说奖。对于这部作品,奥兰治奖的评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其为“以巨大的热情与幽默...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赖以维系的根基所在,而且往往也是一个最为微妙的研究对象,所以,对一个民族文化及其文化精神的认知不仅显得重要,同时也必须十分审慎。对文化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