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来华传教的法国耶稣会会士明兴礼神甫于20世纪40年代末撰写了一部评著《巴金的生活和著作》,翻译了巴金的两部小说《雾》和《莫娜·丽莎》,编译了巴金小说《家》第...
内容提要: 编辑《郭沫若全集补编·翻译编》,无论是对郭沫若的学术研究还是对资料汇集来讲,都是一件重要而有价值的事情。在编辑过程中,应首先将郭沫若译作版本进行全面的统...
内容提要: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都城史的古都,近代以来,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街市上出现了代表着外国都市技术之一的碎石马路和一些现代商业市场等都市景观。民国时...
摘要: 众所周知,1930年丁玲发表了一篇以瞿秋白的形象为主人公的小说《韦护》。小说描写从事革命工作的知识分子韦护与丽嘉陷入热恋,却因为意识到耽溺于爱情妨碍了革命工作,在革...
摘要: 湘西特定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沈从文的自然人格,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是沈从文的创作梦。但沈从文欣赏的自然人性是具有强健生命力的人性,他对湘西人性的另一面:落后、愚昧、保守...
内容提要: 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中所书写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在“五四”时期极具普遍性和写实性。被启蒙的第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自由、幸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面对激进...
摘要: 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从专家评价到大众接受,老舍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几乎仅次于鲁迅。老舍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也不容忽视。从老舍在中国、在世界的传...
摘要: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过程曾充分汲鉴过西方雕塑艺术,大致表现为:一、由"兴"返"象"的象征意识;二、"言"尽而"意"余的表达手法;三、以"情感"显"思想"的诗学形态;四、寓"动"于"静"的精...
摘要: 上世纪50、60年代,凌叔华、孟瑶、苏雪林等人先后南来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她们的任教、研究、交游和创作活动,一方面与其基于不同政治立场的写作姿态关系密切,同时也...
摘要: "新歌行"作为"诗界革命"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诗体,对中国近现代诗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一直缺乏关注,有分量的研究更不多见。"新歌行"既承袭传统歌行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