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周宪:视觉文化的三个问题

    2017-11-09

    视觉文化取代了印刷文化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乃至于模式,这在西方的一些著名学者如波德里亚、德波、詹姆逊、费瑟斯通等人那里都有了相当深刻的论述;我们国内...

  • 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2017-11-09

    我以为,考察视觉文化的不同历史形态,就是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用伯格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亦即我们如何去看并如何理解所看之物的方式。他写道:“我...

  • 李云雷:“生活的”,“批判的”,“诗意的”——《马路天使》与中国电影的

    2017-11-09

    这次"迎接新中国,回眸旧中国"电影放映,我选了《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乌鸦与麻雀》,这四部影片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艺术价值很高,在时间...

  • 张慧瑜:危机时代的乡愁与拯救之旅

    2017-11-09

    提要:本文以近年来流行的电影《海角七号》、《入殓师》、《信使》为例,探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讲述失意者离开城市, 回到故乡、土地以寻找疗救和希望的故事。这些危机...

  • 傅谨:女子越剧兴盛的背景与策略

    2017-11-09

    20世纪初,女性演员出现并且渐成气候。而在民国期间的中国戏剧界,在上海戏剧市场上出现的女子越剧,其意义则远远超出了其他剧种的崛起。民国年间、尤其是抗战时期的上海,最令人瞩...

  • 傅谨:近五十年“禁戏”略论

    2017-11-09

    摘要:形形色色的禁令体现出毋庸置疑的国家意志,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特定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视角。 中国历史上由政府颁布的禁戏法令,可以追溯到戏剧刚诞生的年代。形形色...

  • 傅谨:文化市场发展与剧团体制改革

    2017-11-09

    摘要:中国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滞后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大量国营剧团仍然处于困境之中。本文在考察了50年代以来剧团所有制变革的曲折历程后指出,多年来文化演出市场之所以出现由民...

  • 黄式宪:女性情愫:诗意的寻觅与流失——由海峡两岸几部女性青年导演的新作

    2017-11-09

    曾记否,就在八九年前,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一拨儿年轻电影导演的 “处女作”,其总数多达近25部。他们在贴近现实以及美的气息上呈现出一脉令人神清气爽的清纯,并以多姿...

  • 张慧瑜:“第六代”电影人的城市书写与主体身份

    2017-11-09

    引 言 在这几年的国际艺术电影节中,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人的电影几乎成为中国电影的代名词。2004年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贾樟柯的《世界》成为唯一一部参加竞赛单元的中国电...

  • 张旭东:消逝的诗学

    2017-11-09

    1980年代末,随着张艺谋和陈凯歌等导演凭借其电影(如1987年上映的《红高粱》和《孩子王》)纷纷获得国际大奖和评论界的赞誉,中国电影开始进入全球文化市场。 张艺谋和陈凯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