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石勇:2005年,文化保守主义何为?

    2017-11-10

    一 自“五四”以来,“文化保守主义”的沉浮似乎与中国社会的荣辱演变遥相呼应。由于历史上文化指令曾渗透于政治、道德、经济、法律等领域,一个民族在这些方面的溃败背后似乎...

  • 孙希磊:贾樟柯电影的新视角——在大城市生存的外乡人

    2017-11-10

    贾樟柯在完成他的“乡村三部曲”的系列电影作品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一个新视野,从中国内地的小城市,转而关注于大城市中的小人物,关注他们在大城市这样的社会背影下的生活...

  • 谢泳:关于中国作协体制的一点思考

    2017-11-10

    2004年1月8日,我接受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剑敏一次采访:采访没有完整刊出,下面是采访的完整记录。 1. 作家以退出表示抗议,作协成为众矢之的,你对此怎么看?作协与作家...

  • 王晓渔:城市包围农村——当代文人的欲望空间

    2017-11-10

    进入21世纪之后,作家韩少功就像候鸟一样在“湖海”之间飞翔,一半时间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务农”,一半时间履行海南省文联主席的职责。为了找到“务农”的理想去处,他...

  • 徐晓:于丹为什么不快乐?

    2017-11-10

    24日晚11时,走出成都双流机场的于丹显得闷闷不乐,她说:“我下班一打开门,没看到我老公、没看到我女儿,就看到他(祝安顺)坐在客厅里,他说飞机要起飞了,催我快走,我连女...

  • 江力:中西文化的融汇与衍生:香港散文中的“小品”董桥

    2017-11-10

    香港,一个亚洲大陆的金融、经济与国际贸易中心。港内著名学者、跨文化研究专家张隆溪教授指出:“香港是个非常国际化的社会”,当然也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人的社会”。香港...

  • 徐晓:《南京》被票房“击伤”是谁的悲哀?

    2017-11-10

    在暑期档各式大片的夹击下,纪录片《南京》夹缝里求生存。目前该片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映,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南京》在北京投放了20个拷贝,放映时间多为早上...

  • 张清民:三题议论李泽厚

    2017-11-10

    近年很少读李泽厚书,偶于其主页上见通信一则,觉有问题,与学生论及此事,学生言李近年访谈文章更甚于此,予读而证之,乃大惊,遂作此文。李先生喜以“题议”方式为文,著有...

  • 周国平: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2017-11-10

    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她对受众的心...

  • 张颐武:期望“80后”作家的新发展

    2017-11-10

    最近,一条消息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评论:中国作家协会和年轻的“80后”作家之间开始了相当积极的互动,一些“80后”作家在和作协交流之后已经申请加入作协。这个消息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