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李振:我选择相信南京街头哭泣的少女或量子物理——黄孝阳论

    2018-02-06

    黄孝阳是个天生的话痨。不这么说不足以平民愤,从小说到理论批评,里里外外话都让他说尽了,严防死守,一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样子。不这么说也难以形容他在文学中的表达欲,...

  • 江飞: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徐则臣论

    2018-02-06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到《如果大雪封门》,从《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到《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以及刚刚出版的《青云谷童话》,十余年来,立志创新、...

  • 西维:要漂亮,要写作

    2018-02-06

    和张玲玲是在去年6月参加山东第十八届青年作家短篇小说高研班学习时认识的。始于儿童节,终于高考日。在这8天里,我和张玲玲同学亲密友爱地同吃同睡同学习同八卦。此外,我们...

  • 我的邻居林森

    2018-02-05

    2016年冬天,我参加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联办的文学创作硕士班入学考试。笔试结束后在北师大的教学楼下第一次见到林森,他从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取出一本自己的书《关关雎鸠》,并...

  • 青年林森论:风暴诗学与叙事的命运

    2018-02-05

    若以文学身份作出阶段性认定,青年林森是一位诗人小说家。他所奉献的作品,带给人某种前知识、前经验、前宗教的直觉,是由于他的出生、生长、生活环境乃是城市化建设较晚的中...

  • 胡忠伟:以史家之笔写杨绛“春秋”

    2018-02-02

    杨绛(左)与钱钟书年轻时 近年来,江苏青年学人陆阳以研究乡邦文献为己任,从历史真相的挖掘与整理出发,痴迷于地方文史的写作,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以史家的睿智,去粗取精...

  • 穿越透明的玻璃窗,与世界迎面相撞

    2018-02-01

    余芳华笔名其实是“西尔维娅”,但我们都缩称“西维”。我后来也没追问过她这样一个西式笔名的由来。她的正职是在一家研究所做检测员,看起来好像和写作全不关联,但其实她写...

  • 追记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文化乡愁历史情

    2018-02-01

    诗人余光中先生于去年12月辞世,余府上下至亲好友当然是哀恸逾恒,同事门生、诗朋文友更是痛惜不已,就连海内外的万千读者,也纷纷同悼。然光公先生以九十高龄,驾返瑶池,如...

  • 人品与作品的双重魅力——储福金印象

    2018-01-30

    储福金,人好。 圈里圈外的熟人都这样称赞他。提到福金,总是先说他的人品,再论他的作品。人好,这两个字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得到众口一词的评价。一如他的为人,福金的作品...

  • 陈瑶:古典气韵和本土经验——黄斌论

    2018-01-30

    引言 在当下的写作语境中,网络平台的拓宽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加了诗歌发表的渠道,为诗歌从潜在创作转向公共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创作群体的增长。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