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古文学与文化、手抄本文化、宫廷文化以及近现代中国研究,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获2006年度美...
核心阅读 口头文学再次复兴,书面文学持续发展,网络文学方兴未艾,它们并没有非此即彼地取代对方,而是在融媒体中共存共生 文学以想象和叙述综合性地介入对于历史与现实、个...
摘要: 中日哀感美学,是对中国美学的物感、感物、兴感、感兴、感物兴叹与日本美学的物哀、物之哀、哀、知物哀、幽玄、侘寂、物纷、涩味等相似概念的概括归纳,它注重“物-人...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数字化加速发展,生成当代世界万花筒式的社会文化关联域,比较文学进入了多元混杂与动态生成的时代。同时,近年来数本英文间性研究专辑面世,一...
摘要: 作为美学家的朱光潜,其美学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而作为批评家的朱光潜,其批评观念和方法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但表达其美学思想和...
摘要: 中国阐释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在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资源的同时,中国阐释理论资源的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值得重视。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虽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开题报告会举行。图为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通讯员 杨清 记者 华夏 曾江)4月...
2019年8月17—18日,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视界融合: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全国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
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居四部之首,其他学术门类亦受影响甚至被限制,诗乐诸艺也不例外,在文论领域便有“文本于经”之说。汉代乃经学昌明(皮锡瑞语)时期,其时文艺理论...
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研究领域中,一直依赖于传世文献,将分朝代的作家作品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主流。而随着考古发现的成果不断增多,古代文学研究也不断产生新的学术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