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人在变革现实、缔建未来、创造世界、成就事业过程中对自我价值、自我作用和自我能动性与创造力的一种肯定性评判与认知,并以此作为精神酵素而所形成的进取意识和创新...
文学与中国的关系,牵涉到现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国家形象学。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形象建基于经济硬实力,更关乎文化软实力。通常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形象的建构与重构,是...
●人只能栖居在大地上,文艺也只能生长在大地上,大地就是人民,就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人民是文化的主人,是通过文化艺术体验实现自我精神升华的万物灵长 ●人民...
近年来,随着文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文艺学的学科反思等话题曾引发了全国性的热烈讨论,为文艺理论的创新打下了基础。在近日安徽芜湖召开的2017年“文...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乡村社会受到较大冲击,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衰落,而当代乡村文化的建设相对迟滞。对此,记者就如何以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发展和治理现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旧体诗是传统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体,在旧式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已演变成风流、智识与雅趣的象征。因此,它带有一定的精英文化色彩,创作、传播和流行受到不少限...
人们不缺少审美机缘,却匮乏于用美学来解释日常美感。这不仅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显得不合时宜,也使美学失去获得新的生命活力的可贵机遇。因为生活永远是最生动、最丰富的美...
人民是无数个人的统一和集合。这些无数个人集合起来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他们创造着生活,也创造着历史。...
关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来存在不同看法。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基本上是一个“全盘西化”、丧失固有传统话语的过程;另一种认为是以中国古代美学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