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先教授多年来利用出土文献尤其是墓志文献研究唐代文学,功力深厚,成果卓著,已经先后出版了《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和《考古发现与唐代文学研究》。而这部新著《新出...
在符命思想深入人心的时代,层出不穷的祥瑞构成了谶纬繁复的意象世界。其中不仅蕴含着汉人基本的思想图景与心灵体验,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因素。虽无益于经典,却形成了稳...
内容提要: 文学批评的力量何在?有四个层次:第一,批评家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感动,这种感受力比一般读者更强,批评家是作品美的传播者和读者的导游;第二,批评家对这种感动...
叙事,是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记录。人类的历史需要记录与传承,叙事诗歌是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精神载体。中国古典叙事诗历经了从原始歌谣开始,经先秦时代的《诗经》到汉魏阶段...
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传统与崇高美学 我们理解的英雄精神的要素,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价值革命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注意到但尚未系统论证的命题。当前的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正极大地推动着价值革命的不断发生。深入研究价值革命这一命题,对于形成...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和传播自身形象。较之其他领域,文学以其独特的建构与维护、批判与整合功能,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中所塑造的中...
当电影和视觉文化让人的想象力退化,文学用语言重建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文学将永远具有生命力。 小说比电影的优势在哪里? 电影在哪些地方比不过小说? 这是时代的重大问题...
内容提要:大数据(Big Data)对传统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为文学地理学学科在更为深广的领域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融文学、史学、地理学、地图学等诸要素于一身的行录笔记,是文...
宋诗的意象系统在生发机制、文本性能、语言结构三个层面发生转型,体现出唐宋诗美学风格的转变和差异。唐诗得其丰腴,宋诗胜在筋骨,两者争流,各尽其妙。 唐中叶以后,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