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肇始于上世纪初,在20年代声势日隆,并在30年代达到一种自觉和成熟,茅盾、胡风、冯雪峰、梁实秋、朱光潜、李建吾、梁宗岱等人的重大理论建树大都完成于本...
对沈从文的文学史地位的评价,自30年代开始,迭经变迁,迄今尚未止息。自鲁迅认定沈从文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注:尼姆威尔士:《现代中国文学运动》...
道家在养性方面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冥符”,合乎天然。这种修养观念是以道的客观 存在为前提的。道为万物本源,外在于心而又如恍如惚。人要与之冥符,就必须“心斋 ”、“坐忘...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不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
前些时日,读到傅光明先生写的《沈从文和萧乾:从师生到陌路》一文,心中愀然不已。两贤40年的挚谊,以生分为终,何等令人惋惜。不过掩卷有思,又添出一些不安,因为文中所述...
随着张爱玲1952年出走香港,1956年移居美国,大陆的评论家忽视了她,大陆的新一代读者不知道她。然而在台湾、海外,张爱玲一直受着读者的青睐和研究者的推崇。80年代以来,由于对...
这里大略回顾一下近20年来在中国内地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评论与出版情况,从中或许可以引发一些关于文学阅读与文化生产、传播的话题。 张爱玲成了“出土文物” 张爱玲这位四十年...
沈从文的创作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如美国学者金介 甫曾指出的,早在1925年,下意识这一概念就已在沈从文小说中出现。[1]在沈从文以 都市人生为题材...
张爱玲和老舍均是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一个是“异数”、“残酷的天才”,一个是“幽默大师”、“语言巨匠”。可是这两位时代环境相似、艺术巅峰期接近的...
沈从文笔下,遍是些缺乏时间观念的乡下人,他们航船、从军、种地、为娼、做匪, 各以不同方式,把一大堆日子打发过去。对他们产生实际影响的,是节气变化,寒暑更 替,时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