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西汉昭宣时期汉赋观的嬗变跟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引发的社会转型有密切联系。当时朝野士人在盐铁会上讨论国事时表达了对文艺特性的看法,以文学、贤良为代表的儒...
公元7世纪以来,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其影响日益壮大。到7世纪后叶,“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吐蕃传》)8世纪初,吐蕃又得河西九...
【内容提要】 “意境”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的标志性范畴,王国维、宗白华等人的“意境说”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意境”之说的集大成。近年来,罗钢的系列专题论文...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管子·禁藏》 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
【内容提要】 汉魏六朝时期,谶纬神学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支配权,也对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谶纬神学尤其成为滋生志怪小说的温床。就...
【内容提要】 “诗言志”作为古代诗学的纲领性命题,一直受到历代诗学家的重视,而“赋诗言志”则一直被当作一种古代的用诗方式去认知。实际上,“赋诗言志”在后世的诗学活动...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 炜(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教授)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从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关系出发,探究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之现状。文章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作者简介】 裴登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战国策》文自高诱注时已涉及辞主问题,其后代有其人,以至于今。特别是出土的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