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音景迄今为止尚未进入叙事研究的对象名单,对其的忽略已导致人物似乎是在无声的时空中行动。音景分主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三个层次,无声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摘要: 人类已经进入移动媒体时代。移动媒体所带来的定位性、移动性与网络性催生定位叙事这一新的叙事方式。定位叙事表现与空间的深刻联系。定位叙事让参与者从虚拟现实重回自...
摘要: 卡夫卡的《判决》是世界名篇,也是最令人困惑难解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它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引发了激烈的批评争议。受长期批评传统的影响,中外学界仅仅关注了《判决...
摘要: "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对人的生存世界的描绘,它既是先验本体论层面上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存在结构,又同时指向实存维度中具体的历史文化世界。文学作为生活世界的显现,开启了...
摘要: "词语、对话和小说"成为克里斯蒂娃向法国学界介绍巴赫金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献,是巴赫金思想首次正面介入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起点。克里斯蒂娃没有严格按照巴赫金...
摘要: 写作是属于当下的。它以记忆为素材,却不囿于事实本身,反而经由想象加工,创造出一个只属于作家本人的世界。由此可见,想象与记忆构成了文学创作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随...
摘要: 互文性概念在今天主要被当作一种文学研究工具,然而这其实与克里斯特瓦发明这个先锋概念的意旨大异其趣。对互文性概念的理解和发展大致有两个方向:解构批评,继续沿着克...
摘要: 诗性功能是罗曼·雅可布逊诗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联结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重要桥梁。他在许多诗学论著中都对此概念进行过理论阐述和实践验证。本文主要解读雅氏对...
内容提要: 研究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题材历史小说时,对历史的追问显得迫切而必要。本文中的“历史”就是以在文学与历史的关联语境中考察文学问题的身份出现的,在...
摘要: 在图像转向思维模式下,图像文化模式取代语言文化模式成为了把握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模式。当下的图文战争主要体现在图像文化对传统文学所控制领域的争夺,文学逐渐出现了图...
摘要: 在阐释学、接受美学等现代哲学文化背景的影响下,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产生明显的符号化趋势。这一趋势是通过符号与小说各要素之间的种种关系而实现的。其主要关系形态大致...
摘要: 本文对"文学批评三性"的客观性、倾向性、多维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客观性要求对文学批评持有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这是由文学创作及文学活动规律所决定的;而倾向性...
摘要: 海德格尔诗学思想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派影响,除荷尔德林外,特拉克尔对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他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其影响,而是通过有选择地解读特拉克尔的诗作,来阐发他后...
摘要: 虚构与纪实,是叙述研究最基本的分类。本文讨论的是相对于纪实性叙述而言的“虚构叙述”,而且讨论所有各种虚构性叙述,试图从所有这些体裁中抽象出“虚构性”。本文首...
摘要: 女性主义批评与精神分析批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性别差异、身份建构与女性话语等诸多性别问题的观照,使精神分析批评成为女性主义批评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精...
摘要: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之后围绕它曾经有过坦率尖锐的讨论与争论。参与讨论争论的人,既有在读的大学生,也有刚毕业一年左右的大学毕业生...
摘要: 对文本的传统看法,倾向于文本有比较固定的单一语义。与解构相关联的当代文本理论认为:所有文本都是互文性的;所有文本都有其他文本的痕迹。这种变化对文本解读、阅读和写...
摘要: 勒热纳的“自传空间”和杜克的“空间自传”长期被评论界忽视。本文从这两个概念出发,指出两者虽使用不同表述,但阐述的只是自传空间性的两个方面。在对两个概念进行批...
摘要: "写作"作为文学中必不可少的中介因素,自始至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萨特与罗兰·巴特就此提出过各自不同的观点。前者以"介入"为口号提出以"自由"为目的的写作观,后者以语言和风...
摘要: 本文从符号学诗学角度,引入"语象"概念,并重新审视传统诗学概念"意象",澄清了诗学中的语言、语象和意象三者的关系。语象与意象之别在于语言的符号化对象之不同,语象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