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不断演进,经历了从“道统”到“悲剧”的转型过程。时至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促成了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对《〈红...
内容提要: 语音有物质与心理两个层面,语音的心理层面也就是索绪尔所说的“音响形象”。但在语音的两个层面中,物质层面是主要的,心理层面是从属的,是物质层面在人的心理中...
内容提要: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互为存在前提,因此叙述者只能通过叙述声音得到识别。经典叙述学把叙述声音区分为叙述语和转述语,但仅用这种区分方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叙述主体冲...
内容提要: 俄国形式主义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漠视和改革开放前的忽略,到改革开放后的译介、误读与回归,其传播效果与中国社会发...
内容提要: 从风格类型到功能指向,从题材内容到借鉴资源,从作品类型到创作主体,从数量、产地、体裁到文艺的传播载体,“多样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内容提要: 丹托艺术终结观中有两个关键词是把握其思想的密码,但至今未引起国内学界关注,即理论化和多元化。这两个语词在其著作中频繁出现,表明它们是丹托本人对当代艺术的...
内容提要: 文本是贯穿当代文艺理论的主题,也是启迪文学研究发生深层次转型的关键所在。依托于语言存在论,文本不但拓展了文学的疆域,而且意图彻底摧毁作品及其所暗示的作家...
作者简介: 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文化转向视阈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
内容提要: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是阿多诺的一个著名的诗学命题,此命题面世后便遭到了诸多作家的反驳,误解颇多。从1962年开始,阿多诺曾分别在《介入》、《形而上学...
内容提要: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互为存在前提,因此叙述者只能通过叙述声音得到识别。经典叙述学把叙述声音区分为叙述语和转述语,但仅用这种区分方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叙述主体冲...
摘要: 人类对于环境的审美维度具有多样性,知觉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身体诸觉"的在场,中国文学城市审美才充满了丰富的质感。自汉代始,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便成为中国文...
摘要: 主体性批评是关于叙事文本的意识形态批评之重要维度,它力图在对叙事形式的分析中把握文本建构接受者主体性的内在机制。贝尔西、詹姆逊和西弗曼分别在文学批评和电影批...
摘要: 作为语言哲学核心概念,语境因其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易变性,从而使得学者们对其进行正面界定的努力往往陷入无力把握的状态:无论是语境的客观性维度还是语境的关系性维...
摘要: 在社会转型、思想激扬、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文艺批评往往独领风骚,成为时代之子。最近二十年来文艺批评已风光不再,和大众越来越远,退离公共空间,变成一门知识社会...
内容提要: 文学评价标准是文学研究、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自清末民初至今的百余年来,中国文学评价标准伴随着中国文化现代性工程的开启而建立,并伴随着社会政治状...
摘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章回小说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体。"小说"概念尽管出现较早,但由于一直被前人视为"小道"而难以成为明确的叙事文体。经过明代文人的努力,小说才发展成为...
摘要:文学理论是构入实践的应用性理论,它以文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并在对文学实践的构入中研究文学实践。一般所说文学实践的四个方面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传播与文学批评...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学界针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而提出的理论主张,生态女性主义批评通过观察文学作品中不同性别的人物同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性...
内容提要: 现代城市背负着生态恶化的“原罪”,成为生态文学极力批判的对象。当代生态文学对充斥着“现代病”的城市采取了漠视和拒斥的态度,形成去城市化与反城市化倾向。生...
摘要: 意动功能是布拉格学派功能主义美学、文学理论系统的重要成分。通过赋予文学艺术以意动功能,布拉格学派重构了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布拉格学派认为文学语言能够建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