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物赋形”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表现论中的重要命题,揭示了文学艺术构思后的传达阶段应是一个自然而然、兴之所至、不拘法度的过程,体现古代文学艺术随物应机、不主故常的...
20世纪80年代,所谓“改革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广义的,囊括了当时乡村和城市的各种变革,包括体制性的改革;另一个则是狭义的,专指这一时期的工业文学,而其...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20世纪西方文论告别浪漫主义之后,沿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等等一路下来,就开始步入了“当代”的世界。还有21世纪呢...
作为“十七年文艺的一个核心原则”的“深入生活”,新时期以来已近乎老生常谈,甚至被赋予某种负面意义。如刘艳所论:“20世纪40—70年代的大约40年里,在中国文艺领域,‘深入...
当前的文学评论领域,看似热闹非凡,但文学评论是否实现了它的应有效用、收效几何?作为沟通作家与读者的中介,文学评论如何做到真正与作家、读者有效对话,似乎有了老话重提...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文艺工作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这篇讲话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论述的重要篇章,是习近平文化思...
作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皮埃尔·马舍雷在其《文学在思考什么?》一书中,专辟了一章“在雨果周围:底层人形象”,在其引言中,他引用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
一 你写了一首诗,房间里光线渐暗,走进来几个人。一个人说,时代精神在这张纸上显影。一个人说,我记忆中的民间歌谣复活了,在空气中簌簌抖动。还有人拿出手电照射,在光影重...
文学教育在当代文学生态中有着基元性地位,这是因为文学教育既培养文学读者,也培养作家,还培养文学教育工作者。每当文学生态陷入危机,文学教育者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把改革文学...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呈现的就是“多元与无序”[1]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具有明确一致性的思想潮流和创作方向。但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以来,以出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海洋情怀”,对海洋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