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的现实回响读范稳的《重庆之眼》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11 人民日报 李云雷 参加讨论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抗日战争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抗战之前,晚清以来的中国积贫积弱,国势日衰,到抗战时达到最低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抗战胜利扭转了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此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视野中,抗战胜利可以说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抗战的记忆书写成为中国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从《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到《敌后武工队》《平原烈火》,再到《红高粱》《历史的天空》,一代代中国作家都在书写抗战故事,这些不同时期的抗战叙事不仅映射出不同的时代精神,而且共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 范稳的《重庆之眼》是一部新近问世的抗战小说,它以文学的方式将鲜为人知的抗战时期重要事件“重庆大轰炸”带入了当代人的视野。小说主人公蔺佩瑶、邓子儒、刘海(刘云翔)三个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故事与大轰炸的历史纠缠在一起,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出身于富家的蔺佩瑶与中学同学刘海相恋,因她父亲的阻挠,刘海远走抗日前线,传闻在江难中丧生,此时当地望族之子邓子儒捐助飞机等义举渐渐打动了蔺佩瑶的心,两家联姻,但在他们结婚的前一天,日军对重庆的第一次轰炸让邓家造成了巨大伤亡与损失,两人在悲痛中仍然缔结了婚姻。此后不久,改名刘云翔的刘海归来,成为与日寇在重庆上空鏖战的空军英雄,蔺佩瑶与之再度相见,两个人都伤感而不舍,不知内情的邓子儒对空军英雄极为崇拜,要创作一部以刘云翔为主人公的话剧,反而促成了两人情感的再度萌发。但就在两人准备逃奔到延安的那天,日寇的大轰炸造成了“大隧道惨案”,匆忙躲到隧道中的蔺佩瑶与刘云翔命悬一线,最后被邓子儒救出,但他们也失去了相爱的机会。从此刘云翔一直单身,蔺佩瑶与邓子儒在一起生儿育女。新时期以后,中国民间开始对日索赔,重庆大轰炸的受害者在日本友人的协助下也向东京高等法院提起诉讼,邓子儒、蔺佩瑶、刘云翔作为证人再次走向前台,而在邓子儒去世后,历经沧桑的蔺佩瑶与刘云翔最终走到了一起。 小说将蔺佩瑶、邓子儒、刘云翔的情感波折与重庆大轰炸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大历史中个人命运的跌宕,也让我们从他们的遭遇中看到了大轰炸的残酷。小说既注重历史的真实,也注重文学性呈现,其中日军轰炸龙舟赛的惨烈场面令人印象深刻:“他还看见有一只被炸断的龙头带着一团烈火,从长江里飞升起来,在江面上划着怒火冲天的轨迹,旋转着飞行,龙嘴喷着愤怒的火焰,似乎想一冲上天”,而蔺佩瑶在私奔途中要去临江门的一个上海私贩那里买指甲油等细节,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历史中偶然性对人物命运的支配。正是有这些生动的细节与场景描绘,《重庆之眼》才为我们再现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现场,并促使我们思考个人与民族的命运。 在新的时代如何讲述抗战故事?《重庆之眼》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呈现出一种新的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人性视野。小说描写重庆大轰炸,但并没有将视野局限在抗战时期之内,而是将目光触及当代,这是与以往大部分抗战作品的不同之处,也显示了作者眼光的独特。之所以如此处理,既与作者对抗战的理解有关,也与小说的艺术呈现有关。重庆大轰炸作为一段重要历史值得铭记,但作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重庆大轰炸,也包括大轰炸对个人与民族的深远影响,及其对当下历史认知的重要意义。所以在结构上,小说的叙述线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相互交织,将重庆大轰炸镶嵌在故事的核心,立体地呈现出重庆大轰炸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回响。 《重庆之眼》描述重庆大轰炸,讲述中国人的抗日故事,但没有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有一种新的国际视野,在小说中协助大轰炸受害者申诉的斋藤博士、梅泽一郎等日本友人也得到了较多关注与描绘,在“世界主义者”一节中,作者描绘了他们参与受害者申诉的历史、动机与过程,对他们有深深的尊重。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细节,正是由于日本友人的访谈与参与,才在受害者的记忆中逐渐浮现出来。小说在叙述中并不一味排斥、贬抑日本人,但也没有走到另一个极端——认可与同情日本侵略者的逻辑,而是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加以分析与呈现,这既显示了作者的思辨能力,也展现了中国文学的气度。 小说不仅关注作为事件的重庆大轰炸,而且关注在大轰炸中生存的中国人,对战争与和平中的人性有着深入挖掘,在表现主人公蔺佩瑶、邓子儒、刘云翔命运波折的同时,也不忽略他们性情甚至个性化的一面,比如蔺佩瑶对舒适生活的留恋,邓子儒对话剧的热衷等,小说让蔺佩瑶与刘云翔最终走在一起,也蕴含着作者对爱情与人性的深刻理解,穿越历史沧桑的有情人,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残酷,以及残酷历史所压抑不了的希望之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还再现了重庆大轰炸中袍哥的江湖世界、当地望族的生活世界,以及郭沫若、老舍、应云卫等名人的文化世界,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到了重庆和重庆大轰炸。这部名为《重庆之眼》的小说,做到了以重庆之眼看中国,在新的时代铭记抗战历史,讲述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棱镜:我们在荒诞的生活中犹疑与对冲
- 下一篇:薄宁:诗情砥砺的如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