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伏羲女娲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25 中国社会科学网 毛巧晖 参加讨论
与伏羲女娲滚石磨相关的另一个习俗是正月二十三放夜火,是为了纪念伏羲女娲结婚繁衍人类。在正月二十三的晚上当地人在附近的山上找些柴火,在园中点燃,家里的成员每人抱个枕头在火上跳过来跳过去,希望一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火势较小时,人们拿两个箩筐相向滚出,若滚到了一起则预示着家庭和睦;当火熄灭后,人们把年食白馍掰开放在火灰里,烤黄之后大家争着吃,说是能使一年都精力旺盛。 现在吉县人结婚时则把红丝巾盖在新娘的头上,表示新娘的害羞,直到新娘新郎入洞房后由新郎掀开,这就是新娘盖红盖头的习俗。那是因为伏羲女娲是兄妹结婚,正如《独异记》中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亦未夫妻,又自知羞耻……其妹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14],女娲害羞见到伏羲用“扇”遮住自己,扇与苫读音相同,意思是盖。 以上的这三个习俗都与伏羲女娲兄妹婚有关,吉县民众生活中目前依然保存了“吃油饦”、“放夜火”、“红盖头”等习俗。 (三)与女娲造人相关的习俗 与女娲造人相关的习俗有“冬至日吃饺子”、 “四月初八拜女娲”、“舅舅‘坐上席’”等。 女娲造人传说之一就是女娲和黄土捏泥人,冬天气冷,泥人容易冻掉耳朵,女娲就现在泥人的耳朵上扎个眼,然后用线把泥人的耳朵和嘴穿到一起,让嘴咬住线以防止耳朵掉了。与此传说相关的还有吉县人给小孩扎耳眼,当小孩还是婴儿的时候,大人会用一颗小米粒在婴儿的耳朵上捻,次数多了耳朵上就会被捻薄,慢慢捻出一个米粒大小的洞,这样小孩既没感觉到疼,耳朵也没流血,人们担心耳眼长住就给耳眼里穿上线。这种传说影响了吉县人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冬天天气冷人们怕耳朵冻了就在冬至那天吃饺子,目的是咬馅(线),防止耳朵冻掉,形成了吉县独特的“冬至吃饺子”习俗渊源。 与女娲造人相关的还有“四月初八祭女娲”。女娲繁衍人类的功劳人们铭记在心,祈求通过祭拜女娲来早生贵子。人祖山附近的居民在这一天到同乐村祭拜女娲娘娘,人群中有刚结婚的夫妇、有久婚不孕的中年妇女,她们在娘娘身边小孩的生殖器上抠点土,拿回去用水冲着喝,希望能早生小孩。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生育神女娲的崇拜,也反映了人们繁衍生命的渴望,正如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上席也称首席,是房门正对的位置,让客人坐在这个位置表示尊重。女娲受人们尊敬原因之一是繁衍人类,受其影响吉县人为确保女性的地位而慢慢形成了“舅舅坐上席”的习俗。在吉县男女双方结婚舅舅都要被安排到上席的位子,因为他们都是娘家人;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现在在吉县一些农村地区的人们认为女性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由她能否够繁衍生命决定的,其舅舅则是她地位的保证之一,若是女性因此原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被尊称为“上府头”的舅舅会对外甥女婿进行批评、斥责甚至惩罚,因此,舅舅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四)与伏羲相关的习俗 与伏羲相关的习俗主要是农历七月十五“鬼节”祭祀,这个习俗主要与伏羲有关。吉县人民为纪念伏羲赐给人们秋天的丰收,在农历七月十八组织进行庙会活动,可由于那几天人特别多就分开在不同的日子上山,七月十五就是其中的一天,按这种说法作为“三冥节”之一的“中元节”是祭祀人祖的日子。中元节也叫“鬼节”,最初是道教的一种节日,根据《说文解字》“鬼”即人死为鬼,伏羲作为人祖,当地人们为纪念他的庙会活动已终止,但是中元节仍保留了下来。“鬼节”的当天人们拿着各种刚刚收获的祭祀食物如石榴、西瓜、苹果、梨、馍等祭祀祖先。 此外,伏羲还是当地民众祈望五谷丰登的神灵。伏羲的另一个写法伏曦,“曦,从日从羲,太阳、阳光”,太阳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可或缺的,伏曦曾被认为是伏天里的太阳,伏天是全年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多的日子,因此农作物也生长的最快,有农谚“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可见伏天的太阳对万物的生长、农民的增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伏羲也被当作太阳神供奉。 在中国传统的“以书为证”、“以史为证”的观念中,《说文解字》《礼记》《尚书大传》《帝王世纪》《三皇本纪》《淮南子》《独异志》等文献对伏羲女娲皆有记载,他们成为了文献系统建构的伏羲女娲信仰,但是这些文献中羼杂了幻想、传闻,无法从儒家思想予以阐释。吉县伏羲女娲祭祀与传说在民众的当下生活中依然存在,民众延续了上古社会的祭祀,某些灵验传说与信仰元素转化为民俗生活,但是其所蕴含的鲜活、灵动的女娲化育万物、捏土造人,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是先民对人类产生的朴素的认识。虽然伏羲女娲信仰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通过民间传说、岩画、出土文物等共同的构建,可以呈现民众视伏羲女娲为始祖神、生育神,也彰显了当下与远古的历史联结。由此可知,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与事迹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应该大力提倡、发掘伏羲女娲的始祖文化的精髓使之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