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访谈 >

忽培元:《乡村第一书记》是一部当代的《创业史》


    “我首先是一位真实的生活者,扮演着生活的角色。但我又用作家的眼光来审视、感受生活;我不是站在船上、岸边看大海的人,而是在大海里游泳感受大海的人。”这段话,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的忽培元不止一次的说过。
    从高中毕业在陕北农村插队并担任了几年大队书记和联队书记,到担任县市公务员,到省党政机关工作,再到国务院参事,忽培元丝毫没有断开同乡村的生命脐带,也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
    2018年底,忽培元新作《乡村第一书记》面世。本书讲述了第一书记白朗带领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创新实践,描绘文化复兴与经济繁荣的农村新面貌,演绎跌宕生动的典型活剧,谱写了乡村振兴的美妙华章,堪称新时代的《创业史》。
    冬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者见到了这位社会工作与文学创作两不误的官员、作家,听他讲述自己与《乡村第一书记》的故事……
    
    新时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提出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第一书记”这个新时代新角色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人物和热门话题之一。
    在江苏、安徽、海南、贵州、四川、甘肃、新疆等贫穷落后乡村,忽培元看到和听到了大量驻村干部和乡村第一书记的亲切英姿和感人事迹。他们一批又一批深入下去,继承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家入村,驾辕拉车,在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中艰难跋涉,锻炼成长。
    “小说表面上是反映农村建设的,围绕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展开的。其实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也是这部小说的深远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怎样培养年轻的党员干部?通过哪个渠道最有效?这部小说回答了这个问题。”忽培元告诉记者。
    忽培元指出,本书的内容与上世纪50年代上映的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具有相似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而本部作品讲述了以白朗为首的青年党员干部,在复杂矛盾下,在各种困难面前,经受各种磨练、锻炼成长的故事,展现了一群很有活力、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同呼吸共命运的青年党员干部的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描写正面的党员干部形象的作品并不多,而白朗的形象比较完美、理想化,刻画了新时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形象,展现出时代在招呼、人民在召唤的青年干部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时代意义。”他说。
    正如忽培元在《乡村第一书记》后记里写到的那样:“乡村第一书记,他们不仅成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一支强大劲旅,更是新时代培养造就千百万优秀党政人才的重要有效途径。他们在农民群众的眼里,已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事迹与业绩,如同天幕上繁星闪烁,耀眼夺目,充满诗画意。”
    
    新时期的一部《创业史》
    忽培元表示,这么多年,自己几乎跑遍全国各地农村,特别在老少边穷地区,走访了大量贫困村和贫困户,体会到了贫困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渴望过上文明富裕生活的迫切愿望。同时,也见到不少从井田制取消时就形成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活化石般的古村,却令人悲叹地走向衰落。
    那么,在世界城镇化的浪潮冲击之下,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城镇化道路?是否像欧美、日本那样,放弃农村?还是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忽培元认为,振兴农村战略的提出,实际上是对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一种纠偏。“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把重心放在城市,忽略了农村发展。城镇化过程中挤压农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同时,大量空壳村的出现,农村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农村的衰落与复兴中成就一番事业,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在忽培元看来,白朗带领干部群众,解决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克服了看上去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带领上牛湾村乃至周边八个村的群众摆脱贫穷、走上致富的道路,正是回答了中国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提升城市,合理布局城市群;振兴乡村,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的、具有现代化色彩的美好家园,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他说。
    忽培元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如何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如何让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这部小说里白朗带领群众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创新实践,正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发展理念的一个成功范例。
    有评论认为,这与柳青的《创业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而《乡村第一书记》展示了以白朗为代表干部群众在农村振兴中成就的一番事业,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一部《创业史》。
    
    忽培元在甘肃临夏布楞沟回民村同村主任交谈。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努力践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在忽培元看来,文学创作不应回避现实,要运用写实主义,敢于写当代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学创作要立足于当代,塑造当代英雄,反映当下人民的生活与矛盾,展现正在发生、发展着的现实生活。”
    一直以来,忽培元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变成自己文学创作的来源。他说:“自己首先是一位真实的生活者,扮演着生活的角色,但自己又用作家的眼光来审视、感受生活。我不是站在船上、岸边看大海的人,而是在大海里游泳、感受大海的人。”
    因此,“当今社会,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如何将自己的情感与人民的情感、时代的脉搏、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呼唤融为一体,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忽培元说,“《乡村第一书记》这部作品,我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也是这部作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乡村第一书记》是“灵魂碰撞、道德交锋、情感交流、梦想与现实交织的诗意呈现,构成了衰退与复苏博弈中的乡土中国的多彩画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