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文化类综艺节目或成优秀传统文化新抓手


    如何利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传播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文化类综艺节目或成优秀传统文化新抓手
    
    
    《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不仅收获了高收视率,还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在各种喧嚣的真人秀大火之后,今年综艺节目迎来了一股清流,这就是以《朗读者》《见字如面》和《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不仅收获了高收视率,还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可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这些节目火爆荧屏的同时,人们不禁思考:看似曲高和寡的诗词、家书、散文等文学体裁、文化形态在社会上竟然有如此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如何利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传播平台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增加传统文化的娱乐性和吸引力”
    “传统文化传承是指传统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的社会成员中在不同年代的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大量讨论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基础上,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来进行文化创作时,也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某一时代的横向传播,让具有浓厚历史特性的传统文化能在当代得到有效传播推广,并得到这个时代的人民群众的喜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认为,传统文化凝结了优秀知识和技能,也能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但目前来看,它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传播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他说:“传统文化在形式上普遍存在过于学术化、远离生活而又束之高阁等问题,使得很多人民群众在心理上会觉得其高不可攀。全民娱乐化程度突出,使得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意识淡薄,难以在传播上进行有效的推广。以政府为核心的引导行为缺乏创新,而依靠民间社会组织力量又存在力度不足,无法有效整合资源等困境。 ”
    作为传统媒体,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无疑提供了最大众又容易为人接受的入口,许钦松表示:“重视与其他文化创意行业的结合,增加传统文化的娱乐性和吸引力。文化创意行业在当代具有受关注度高、传播力度大、娱乐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自发传播,这里包括综艺节目、电影、动漫、网络游戏等等。事实上,这些文化创意行业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IP作为发挥创意的基础,才能摆脱目前很多国内的文创产品大量抄袭外国创意的情形。而博大的传统文化恰恰可以成为其传播的原始IP。如《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等等,使得诗词成语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在大众里掀起了热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又例如,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网络游戏《天下3》 《仙剑》等等,使得年轻一代在投入大量时间玩网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潜在熏陶。 ”许钦松认为,由传统文化改编的电影、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动漫作品,具有中国风风格的流行音乐、植入传统中国画元素的时尚衍生品等都是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行业结合的优秀范例,国家应该有条件的对于这类项目进行资金、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支持。
    “必须让中国传统文化活在今天”
    在第一季第一期的《朗读者》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朗读了老舍的散文《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曾资助老舍上学,而濮存昕小时候腿部残疾,曾受到同学歧视,直到遇到一位叫荣国威的大夫,才治好腿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所以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感恩之情我能感同身受。 ”濮存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上述电视节目中找到了“抓手” 。“中国人应该到了知道自己姓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和外国人聊自由女神像,还要和外国人聊长城、兵马俑。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 《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没想到。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决赛非常好。年轻一代那种突出的记忆力让我感慨。我们这代人在他们这种岁数的时候对很多传统的东西学习得不够,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打开了国门,又一股脑向西方去学习。在这方面,我们的步伐相对来说慢了一点。等到我们这一代人有了西方体验之后,回到了国内,我们渐渐感受到中国文化要想振兴,要想能够以它饱满的品质回馈世界,必须让中国传统的文化活在今天。 ”
    移动新媒体、文化创意行业和视觉技术等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传播因素的“强势崛起” ,为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寻求两者的契合点将成为破解困境的新出路。国家一直在传统文化作品的时代创新上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国家文化艺术基金的实施,各种专项文化扶持项目的出台等,除了从作品本身入手去关注传承问题,就传统文化本身如何在当代得以传播,也应该给予在国家层面上的支持,重视与新媒体平台的结合,重塑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许钦松对此谈到,“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内容的承接性和连续性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原始典籍是书本形式的流传,由于内容量巨大,往往难以在较短篇幅中完整地把某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呈现清楚,这使得很多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播都体量较大。然而,移动新媒体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碎片化,人们关注一条信息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这就使得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上具有了一定的隔阂和矛盾。所以,如何对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上的传播方式进行重塑显得至关重要。例如,重点性地选取传统文化的某个精华亮点进行短文章和短视频的制作,或者利用某些热点的APP进行植入都是不错的尝试”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