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以上中国居民已经成为网民,网络自然成为现代国人日常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以网络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网络语言学则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2016年8月,...
摘要: Snell-Hornby( 2001) 曾遗憾地指出尽管文体影响着我们对文本的建构和解读,但是翻译研究历来缺席文体学视角。这一缺憾终于在语料库翻译研究范式到来之后得到改善。那么,区别...
编者按:近些年来教育语言学在我国开始逐渐被学术界认识,文章摘录《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第3期“教育语言学研究”专题文章中的部分精彩观点,以期促使对教育语言学学科建设...
【 提要 】本文穷尽收集和统计西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余”“朕”和“我”的相关文例,并对它们进行了搭配/组合的语法分析而得出结论:“余”和“朕”是下对上的自称,而“我...
原文作者: 张治国,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原文标题: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 原文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第4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内曼和他的同事特维斯基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模拟式启发”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反事实思维”,意指个体在心理上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
摘要:近几十年来,出土先秦文献中语气词的研究成果呈火热趋势,且成果颇丰。本文将前辈的研究归纳为宏观性、封闭性以及个体性等类型,按照时间顺序列出前辈各家的研究成果,并作简...
原文作者: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原文标题: 《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2016年第5期(总第374期)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日汉道歉语的语用功能并探讨其演变的内在机制,论证了道歉语衍生的特定语用功能实质上是话语的语用化发展,日汉两语在该过程中既有交集也有各自不同的轨迹:两...
【摘要】 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考察了汉语被动句中NP语迹和话题句中变项的神经加工机制,对汉语中空语类分类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