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远读、文学实验室与数字人文:弗朗哥∙莫莱蒂的文学研究路径

    2017-12-28

    摘 要: 弗朗哥·莫莱蒂是美国当代知名的文学教授,在文学史、比较文学和数字人文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围绕莫莱蒂提出的远读概念及其所创立的文学实验室,介绍了他利用...

  •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

    2017-12-28

    内容提要: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是我们独有的历史传承、理念标准、话语体系——以作品为原点,以实践为根据,以整合为目的研究轨迹;女性文学批评对文明传承中人性共享...

  • 文学的“言说”与作为第三方的批评家——列维纳斯与文学批评之一

    2017-12-28

    内容提要: 列维纳斯区分了“言说”和“所说”:“言说”代表一种对他者原初的袒露,“所说”则是一种可以为众他者所共享的语言。文学由于其“迷”、两可和不可追溯等特点而接...

  • 从“两个转向”到“两种批评”——论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兴起、发展与交叉

    2017-12-28

    内容提要: 论及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兴起与繁荣,“叙事转向”和“伦理转向”是无法绕过的话题。什么是“叙事转向”?什么是“伦理转向”?“叙事转向”“伦理转向”的具体内涵...

  • 当代媒介转型与文学阅读方式的多元化

    2017-12-28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其实是深度阅读与通俗阅读并行的年代。这表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阅读史,并不是一个从深度阅读滑向“浅阅读”的线性历程。对于新媒介中的文学阅读...

  • 新世纪以来中国巴赫金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

    2017-12-28

    内容提要: 新世纪中国的巴赫金研究随着《巴赫金全集》中文版的出版、巴赫金研究学会的成立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2004-2005、2008-2009年度,中国学者有关巴赫金研究的成果推出较为...

  • 从中国语境看西方文论

    2017-12-26

    内容提要: 西方文论于20世纪初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经历了两次历史语境的转变。从具体的历史语境来考察,西方文论有其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观念更新、思维拓展、关注文学自...

  • 王爱松:经典的高度与创新的焦虑

    2017-12-25

    今日中国文学面临困境的两种表现,一是文学经典影响的式微,二是文学创新能力的不足。但这或许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典影响的式微必然带来创新能力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

  • 沈卫威:激进与保守在“哲学门”相遇

    2017-12-25

    【摘要】:激进与保守之"结",既是中国学术之"结",也是中国人的思想之"结"。二者如影随行,相互依存。为创造新文化打下哲学基础的王国维,在想做诗人、哲人的歧路上,遇到坚守本土文...

  • 远离文学和文本:对当代西方文论困境的一点反思

    2017-12-23

    作者简介: 朱立元,男,1945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本文根据朱立元先生2015年12月8日在吉林大学学术演讲整理而成。 我主要针对这些年来中国...